大连陈家店大桥控制测量方案
2013-08-24 15:42:56 来源: 测绘论坛
1 编制依据和原则
1.1 编制依据
⑴《准格尔至兴和运煤高速公路大路至永兴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⑵《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⑶《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⑷《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⑸《DZS3-1自动安平水准仪使用说明书》(北京博飞);
⑹《Leica TPS1200+用户手册》(瑞士徕卡);
⑺设计院交桩资料;
⑻《陈家店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1.2 编制原则
⑴测量方案力求采用先进的、可靠的工艺、材料、设备、达到技术先进,力求工艺成熟可靠,具有可操作性;
⑵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然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细部尺寸的定位、放样和复核;
⑶坚持施工图复核制度,组织技术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弄清设计意图、复核计算施工图尺寸和相关测量要素,并会审做好记录;必要时与监理、设计、业主等单位共同审核,并完成审核记录;
⑷坚持动态测量控制制度,根据不同结构的测量需求,合理选用合适的测量设备、方法和频率。
⑸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现场测量放样”与“内业测量计算”工作步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⑹测量方法要科学、严谨、简捷,仪器选用要合适,使用要精心仔细,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⑺坚持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报请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的工作制度。
⑻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 工程概况
2.1 地质资料
桥址区范围内地层表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杂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粉质粘土;下伏太古界(Ar)片麻岩。该桥址区无不良地质。
2.1.2 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
桥址范围内沟渠分布,地表水较发育,水深一般为0.4~0.5m。沿线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埋深0.3~5.6m(高程73.41~84.31m),水位季节变化幅度2~3m,主要靠大气降水及渠水补给。地下水化学侵蚀环境对混凝土结构具有酸性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氯盐腐蚀,环境作用等级为L1,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硫酸盐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为H1。
2.1.3地震资料及最大冻结深度
2.2 主要技术标准
1. 线路级别:
本线正线为双线客货共线铁路,设计速度目标值采用200km/h,本桥位于直线上,线间距5.0m;
2. 轨道标准:铺设无缝线路,钢轨60kg/m;
3. 轨道类型及轨道高度:本桥采用有碴轨道,轨底至梁顶计算高度为0.7m;
4. 设计荷载:“中—活载”;
2.3 全桥主要结构形式和工程数量
陈家店大桥中心里程为DIK51+234.59m,孔跨样式为2-24m+11-32m梁m,桥全长420.12m,下部结构采用圆端形实体桥墩(12个墩,最高墩8米),T形桥台,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112根共计1314.1米)。
详细工程量见下表:
陈家店大桥工程数量表
工程项目
|
部位及说明
|
单位
|
数量
|
||
主体工程
|
墩台
|
C35(T2)钢筋混凝土
|
墩身
|
m3
|
1231.3
|
C40(H1、D2)钢筋混凝土
|
m3
|
225.7
|
|||
Q235钢筋Φ≤10 / HRB335Φ>10
|
Kg
|
11968/20899
|
|||
Q235钢筋Φ≤10 / HRB335Φ>10
|
顶帽及托盘
|
Kg
|
11294 / 26612
|
||
C35钢筋混凝土
|
m3
|
719.7
|
|||
Q235钢筋Φ≤10 / HRB335Φ>10
|
道砟槽
|
Kg
|
1781 / 3220
|
||
混凝土
|
m3
|
34.4
|
|||
防水层
|
台顶
|
m2
|
98.3
|
||
防水涂料
|
台顶
|
m3
|
320.5
|
||
C40混凝土
|
桥台挡砟块
|
m3
|
5.9
|
||
Q235钢筋Φ≤10 / HRB335Φ>10
|
Kg
|
155/ 663
|
|||
Q235钢筋Φ≤10 / HRB335Φ>10
|
支承垫石
|
Kg
|
335/ 9225
|
||
C40钢筋混凝土
|
m3
|
44.2
|
|||
C40纤维混凝土
|
桥台保护层
|
m3
|
3.3
|
||
台内填级配碎石
|
两台身之间
|
m3
|
96.4
|
||
承台
|
C40钢筋混凝土(L1、D2)
|
承台及加台
|
m3
|
1213.8
|
|
HRB335Φ(二级钢)>10
|
Kg
|
41491
|
|||
涂渣油
|
M2
|
1927.2
|
|||
冷却管制安(Ф40×4mm钢管)
|
t
|
3.034
|
|||
钻孔桩
|
C40钢筋混凝土(L1、D2)
|
|
m3
|
777.5
|
|
HRB335Φ(二级钢)>10
|
|
Kg
|
3468
|
||
Q235钢筋Φ≥10
|
|
Kg
|
69449
|
||
总桩长
|
每个基础
|
m
|
1314.1
|
||
水上钢护筒埋设
|
桩径1米
|
t
|
77.28
|
||
泥浆外运
|
m3
|
777.5
|
|||
挖基
|
≤3m土
|
无挡无水
|
m3
|
514.3
|
|
≤3m土
|
无挡有水
|
m3
|
1535.2
|
||
≤6m土
|
无挡无水
|
m3
|
721.5
|
||
≤6m土
|
无挡有水
|
m3
|
505.9
|
||
≤3m石
|
3m内有水
|
m3
|
835.3
|
||
≤6m石
|
6m内有水
|
m3
|
546.0
|
||
挖井基础
|
≤9m土
|
无挡无水
|
m3
|
37.3
|
|
≤9m土
|
无挡有水
|
m3
|
335.7
|
||
基坑回填
|
原土
|
m3
|
270.5
|
||
基坑抽水
|
≤40 m3/h
|
m3
|
335.7
|
||
挖基余土外运
|
m3
|
102.4
|
|||
C40钢筋混凝土(L1、D2)
|
基础
|
m3
|
312
|
||
HRB335Φ(二级钢)>10
|
Kg
|
1560
|
|||
涂渣油
|
M2
|
282.4
|
|||
冷却管制安(Ф40×4mm钢管)
|
t
|
0.457
|
|||
C30混凝土
|
护壁
|
m3
|
13
|
||
钢筋
|
Kg
|
0.521
|
2.4 测量控制的目的
⑴ 施工测量一方面要保证各施工阶段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中结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对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施工过程结构线型的变化进行预测和控制,优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⑵ 大型桥梁施工测量方案的建立,必须依据桥梁施工方法及详细施工计划来进行,同时同施工监控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 组织安排
3.1 测量机构组成
为优质高效地完成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陈家店大桥测量任务,并始终以“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工作理念,为施工生产提供优质、满意的技术服务。
为保证测量工作顺利开展,测量工作实行总工负责制,并专设测量小组。由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设专职测量工程师管理、协调测量放线全过程,并报监理检查验收。
3.2 仪器配备
为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测量器具必须经过专业检测部门检测,保证其在检定期内。测量器具配备计划如下表所示:
序号
|
仪器名称
|
型号
|
精度
|
数量
|
1
|
GPS
|
徕卡GS15
|
|
一套
|
1
|
徕卡全站仪
|
TS-02
|
±(1mm+2ppm*D)
|
2台
|
2
|
水准仪
|
DZS3-1
|
±3mm
|
3台
|
3
|
电子水准仪
|
Trimble DiNi03
|
±0.3mm
|
1
|
4
|
铟钢精密条码水准尺
|
|
|
一对
|
5
|
棱镜
|
|
|
2个
|
6
|
塔尺
|
|
|
5把
|
7
|
钢尺
|
50m
|
Ⅰ级
|
2把
|
8
|
卷尺
|
5m
|
|
10把
|
3.3 测量制度
3.3.1 交接桩工作
⑴ 工程中标后,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业主与监理技术主管部门测量工程师和项目部相关人员参加,主动联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时进行交接桩。
⑵ 交接时,应按交接书面资料所列桩橛现场逐点交接并查看实际状态,并在现场作出明显标识,以利查找。
⑶ 交接签认时,交桩书面资料必须真实、齐全;交接桩记录应写清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并报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
⑷ 按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要求,对工程范围(含临时工程)放样确定界线,参与办理征地拆迁工作。
3.3.2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分为施工复测、控制网测设、施工放样及检查、竣工测量四个阶段。严格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管理,做好施工中的交接桩、补桩、护桩工作,实行定期的复测,施工测量、放线放样实行双检制。对工程施工测量全过程进行控制,保障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以满足建筑物明确和隐含的功能需要。
3.3.2.1 施工复测
⑴ 交接桩完成后,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现场技术人员系统地进行施工复测及重点工程控制测量,标段交界处应由双方共同复测,确保中线、高程正确及交界处衔接一致。
⑵ 复测工作应在开工前完成,中桩、基线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加密应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墩台定位(中心桩撅)宜在复测中完成,以便在正式灌注混凝土基础时引用其成果。
⑶ 复测成果应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系统地整理书面报告,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其总工程师批准后,及时发至作业层技术部门应用、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⑷ 各类桩撅要妥善保护,根据情况进行加固,并在现场作明显标识,以防误用;在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桩要钉设护桩或外移桩,绘制护桩示意图;定期检查桩撅是否移动、下沉,发现后应采用可靠方法重新补设定位,重新测量。
3.3.2.2 测量控制网测设
⑴ 250m以上的长大构造物、500m以上的路基工程施工前应布设测量控制网。管段工程施工复测完成后,应根据设计单位所交的控制点,中桩、基线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的情况,按照《施工测量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补桩加密,形成测量控制网,以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并定期进行测量复核。
⑵ 测量控制网由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测量控制网成果书,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复核、备案。
3.3.2.3 施工放样测量及检查
⑴ 施工放样采用施工复测和控制网成果,如有破坏应报请上级技术部门(原测设单位)采用原测量精度进行补设。
⑵ 大桥墩台桩或基础混凝土灌注,墩身立模顶帽混凝土灌注施工前,应由作业层测量人员放线,技术主管或工程部长复测,业主单位和监理技术部门复核无误后方可据以施工。
⑶ 桥墩台灌注顶帽混凝土,技术人员应跟班作业,其中线及高程控制精度按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3.3.2.4 竣工测量
⑴ 竣工测量由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单位和监理技求部门视具体情况派员参与。
⑵ 竣工测量结果整理后,列入竣工文件,并报业主单位和监理技术部门备案。
⑶ 架梁前桥梁墩台顶帽要进行中线、水平、跨度、偏角十字线和支座螺栓位置 测设,并详细记录测量结果。
⑷ 作业层技术人员在桥梁、中线水平及几何尺寸测量后,填写丈量记录和检查证,现场质检工程师复核签认。
⑸ 工程竣工交验前,竣工复测成果及桩撅复核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并按竣工验收要求填制竣工资料。
⑹ 其他工程按行业规定和建设单位要求办理。
3.3.3 测量管理
⑴ 建立健全测量复核制度。项目部设专职(或兼职)测量工程师,作业层项目队设由若干名技术人员和测量工组成的测量小组,根据职责实施各项测量工作。
⑵ 现场实施测量作业,必须使用专业记录簿逐项记录测量数据,原则上用铅笔书写,禁止使用圆珠笔或钢笔。
⑶ 测量记录不得涂改、撕毁,如有误可作明显的勘误记号标识。记录中参加人员、设备、日期、地点、天气、工程地点(部位)等事项应填写完备、清楚,并有施作人签字。记录数据必须真实反映操作过程的实际情况,在通常情况下应有计算结果,示意草图,并附有相应结论。
⑷ 测量工作的内业资料必须有两人独立计算,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在申报业主单位和监理技术部门复测时,必须同时报送内业测量资料。重要部位的放样(如墩、台施工定位等)应采用不同方法分别进行计算,并报请技术负责人审核,签认后执行。重要工程、控制工程、施工复测等测量必须有测量成果书,报请总工程师签认。测量成果书应资料齐全,计算准确,文整清楚,签字齐全;测量成果资料(书)为受控资料,应按受控资料的有关规定办理。
⑸ 上级技术部门在进行测量复核时,必须独立计算资料,优先选用具有闭合条件的方法,严禁直接使用上报的测量计算资料,避免误差造成超限产生的错误。
⑹ 测量工作应根据人员和仪器设备状态选择方法。在使用全站仪数字化测量时,必须有误差监测手段,对各种误操作必须有查错功能和纠错能力。
⑺ 测量轴线、基点应与相邻合同段至少三个基点进行重叠衔接(导线点、中线点、水准基点)。一个工程项目(隧道、地铁、桥梁等)分别由两个以上单位施工时,应建立统一的控制网,统一平差,采用统一坐标体系。
⑻ 施工技术人员暂离岗位或调转时,必须进行测量工作移交。内容包括:施工桩撅现场点交(并附桩位示意图、中线、水准基点表);测量记录、测量成果书等。在有条件时,进行复测后方可移交。移交工作由总工程师(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办理交接清单,双方签字。
⑼ 在开工初期,基线、控制网、已开工的重点工程,由上级专职测量工程师进行复核测量;跨年度施工的结构复杂的大桥、每年进行一次复核测量。其余如中桩、基线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及其加密桩的复测由项目总工程师制定并组织实施。
4 控制测量等级和技术要求
4.1 平面控制网布置原则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本工程各楼座控制桩布设在混凝土护坡坡顶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4.2 施工控制网的复测、加密
⑴ 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控制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复测后,精度达到设计要求。如达不到设计要求,要及时调整。
⑵ 在已有施工控制网的基础上,根据桩基、承台、墩台的具体情况,通过内插或加密的方法,建立有效的承台、墩台施工控制网。
⑶ 建立的施工控制网应满足控制精度和观测条件的要求并应使其在施工测量中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施工控制网一般边长较短,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边长有是相差甚大,只能在满足图形强度和施工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个边接近等长。
⑷ 尽可能提高建立的控制网的精度,以减少墩台放样的误差比例。
⑸ 高程控制网尽量布设符合线路、闭合线路,直接提供承台、墩台施工所必需的施工高程控制点,并作为工程建设过程中及交付运营前后沉降观测的依据。
⑹ 控制点设在坚实可靠、便于保护、不受施工干扰、使施工放样具有良好角度的地方.
4.3 施工测量允许偏差
4.3.1 钻孔灌注桩测量允许偏差
钻孔灌注桩实测项目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
1
|
桩位(mm)
|
群桩
|
100
|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桩检查
|
|
排架桩
|
允许
|
50
|
|||
极值
|
100
|
||||
2
|
孔深(m)
|
不小于设计
|
测绳量:每桩测量
|
||
3
|
孔径(mm)
|
不小于设计
|
探孔器:每桩测量
|
4.3.2 挖孔灌注桩测量允许偏差
挖孔桩实测项目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
1
|
桩位
(mm)
|
群桩
|
100
|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桩检查
|
|
排架桩
|
允许
|
50
|
|||
极值
|
100
|
||||
2
|
孔 深(m)
|
不小于设计值
|
测绳量:每桩测量
|
||
3
|
孔径(mm)
|
不小于设计值
|
探孔器:每桩测量
|
4.3.3 承台测量允许偏差
承台实测项目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1
|
尺寸(mm)
|
±30
|
尺量:长、宽、高检查各2点
|
2
|
顶面高程(mm)
|
±20
|
水准仪:检查5处
|
3
|
轴线偏位(mm)
|
15
|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
|
4.3.4 墩、台身允许偏差
墩、台身实测项目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1△
|
混凝土强度(MPa)
|
在合格标准内
|
按附录D检查
|
2
|
断面尺寸(mm)
|
±20
|
尺量:检查3个断面
|
3
|
竖直度或斜度(mm)
|
0.3%H且不大于20
|
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2点
|
4
|
顶面高程(mm)
|
±10
|
水准仪:测量3处
|
5△
|
轴线偏位(mm)
|
10
|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
|
6
|
节段间错台(mm)
|
5
|
尺量:每节检查4处
|
7
|
大面积平整度(mm)
|
5
|
2m直尺:检查竖直、水平两个方向,每20 m2测1处
|
8
|
预埋件位置(mm)
|
10或设计要求
|
尺量:每件
|
注: H为墩、台身高度。
柱或双壁墩身实测项目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1△
|
混凝土强度(MPa)
|
在合格标准内
|
按附录D检查
|
2
|
相邻间距(mm)
|
±20
|
尺或全站仪测量:检查顶、中、底3处
|
3
|
竖直度(mm)
|
0.3%H且不大于20
|
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2点
|
4
|
柱(墩)顶高程(mm)
|
±10
|
水准仪:测量3处
|
5△
|
轴线偏位(mm)
|
10
|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
|
6
|
断面尺寸(mm)
|
±15
|
尺量:检查3个断面
|
7
|
节段间错台(mm)
|
3
|
尺量:每节检查2~4处
|
注:H为墩身或柱高度。
4.3.5 预制T梁允许偏差
梁(板)预制实测项目
项次
|
检 查 项 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
1
|
梁(板)长度(mm)
|
+5,-10
|
尺量:每梁(板)
|
||
2
|
宽度(mm)
|
干接缝(梁翼缘、板)
|
±10
|
尺量:检查3处
|
|
湿接缝(梁翼缘、板)
|
±20
|
||||
箱梁
|
顶宽
|
±30
|
|||
底宽
|
±20
|
||||
3
|
高度(mm)
|
梁、板
|
±5
|
尺量:检查2处
|
|
箱梁
|
+0,-5
|
||||
4
|
断面尺寸(mm)
|
顶板厚
|
+5,-0
|
尺量:检查3个断面
|
|
底板厚
|
|||||
腹板或梁肋
|
|||||
5
|
平整度(mm)
|
5
|
2m直尺:每侧面每10m梁长测1处
|
||
6
|
横系梁及预埋件位置(mm)
|
5
|
尺量:每件
|
梁(板)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
检 查 项 目
|
规定值或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
1
|
支座中心偏位(mm)
|
梁
|
5
|
尺量:每孔抽查4~6个支座
|
板
|
10
|
|||
2
|
倾斜度
|
1.2%
|
吊垂线:每孔检查3片梁
|
|
3
|
梁(板)顶面纵向高程(mm)
|
+8,-5
|
水准仪:抽查每孔2片,每片3点
|
|
4
|
相邻梁(板)顶面高差(mm)
|
8
|
尺量:每相邻梁(板)
|
4.3.6 悬臂浇筑梁允许偏差
悬臂浇筑梁实测项目
项次
|
检 查 项 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
1
|
混凝土强度(MPa)
|
在合格标准内
|
按附录D检查
|
|
2
|
轴线偏位(mm)
|
L≤100m
|
10
|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个节段检查2处
|
L>100m
|
L/10000
|
|||
3
|
顶面高程(mm)
|
L≤100m
|
±20
|
水准仪:每个节段
检查2处
|
L>100m
|
±L/5000
|
|||
相邻节段高差
|
10
|
尺量:检查3~5处
|
||
4
|
断面尺寸(mm)
|
高度
|
+5,-10
|
尺量:每个节段检查1个断面
|
顶宽
|
±30
|
|||
底宽
|
±20
|
|||
顶底腹板厚
|
+10,-0
|
|||
5
|
合龙后同跨对称点高程差(mm)
|
L≤100m
|
20
|
水准仪:每跨检查5~7处
|
L>100m
|
L/5000
|
|||
6
|
平整度(mm)
|
8
|
2m直尺:检查竖直、水平两个方向,每侧面每10m梁长测1处
|
4.3.7 桥面铺装测量允许偏差
桥面铺装实测项目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
1
|
厚度 (mm)
|
+10,-5
|
以同梁体产生相同下挠变形的点为基准点,测量桥面浇筑前后相对高差:每100m测5处
|
||||
2
|
平整度
|
高速、一级公路
|
|
沥青混凝土
|
水泥混凝土
|
平整度仪:全桥每车道连续检测,每100m计算IRI或σ
|
|
IRI(m/km)
|
2.5
|
3.0
|
|||||
σ(mm)
|
1.5
|
1.8
|
|||||
其他公路
|
IRI(m/km)
|
4.2
|
|||||
σ (mm)
|
2.5
|
||||||
最大间隙h(mm)
|
5
|
3m直尺:每100m测3处×3尺
|
|||||
3
|
横坡
|
水泥混凝土
|
±0.15%
|
水准仪:每100m检查3个断面
|
|||
沥青面层
|
±0.3%
|
注:①桥长不满100m者,按100m处理。
②对高速、一级公路上的小桥(中桥视情况)可并入路面进行评定。
4.3.8 支座垫石测量允许偏差
支座垫石实测项目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1
|
混凝土强度(MPa)
|
在合格标准内
|
按附录D检查
|
2
|
轴线偏位(mm)
|
5
|
全站仪或经纬仪:支座垫石纵横方向检查
|
3
|
断面尺寸(mm)
|
±5
|
尺量:检查1个断面
|
4
|
顶面高程(mm)
|
±2
|
水准仪:检查中心及四角
|
顶面四角高差(mm)
|
1
|
||
5
|
预埋件位置(mm)
|
5
|
尺量:每件
|
4.3.9 支座垫石测量允许偏差
挡块实测项目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1
|
混凝土强度(MPa)
|
在合格标准内
|
按附录D检查
|
2
|
平面位置 (mm)
|
5
|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块检查
|
3
|
断面尺寸(mm)
|
±10
|
尺量,每块检查1个断面
|
4
|
顶面高程(mm)
|
±10
|
水准仪:每块检查1处
|
5
|
与梁体间隙(mm)
|
±5
|
尺量:每块检查
|
4.3.10 支座安装测量允许偏差
支座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
1
|
支座中心与主梁中心线偏位(mm)
|
2
|
经纬仪、钢尺:每支座
|
|
2
|
支座顺桥向偏位(mm)
|
10
|
经纬仪或拉线检查:每支座
|
|
3
|
支座高程(mm)
|
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5
|
水准仪:每支座
|
|
4
|
支座四角高差(mm)
|
承压力≤500kN
|
1
|
水准仪:每支座
|
4.3.11 伸缩缝安装测量允许偏差
伸缩缝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
1
|
长 度(mm)
|
符合设计要求
|
尺量:每道
|
|
2
|
缝 宽(mm)
|
符合设计要求
|
尺量:每道2处
|
|
3
|
与桥面高差(mm)
|
2
|
尺量:每侧3~7处
|
|
4
|
纵坡(%)
|
一般
|
±0.3
|
水准仪:测量纵向锚
固混凝土端部3处
|
大型
|
±0.2
|
水准仪:沿纵向测伸缩缝两侧3处
|
||
5
|
横向平整度(mm)
|
3
|
3m直尺:每道
|
4.3.12 桥梁总体实测项目
桥梁总体实测项目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
1
|
桥面中线偏位(mm)
|
20
|
全站仪或经纬仪:检查3~8处
|
|
2
|
桥宽(mm)
|
车行道
|
±10
|
尺量:每孔3~5处
|
人行道
|
±10
|
|||
3
|
桥长(mm)
|
+300,-100
|
全站仪或经纬仪、钢尺:检查中心线
|
|
4
|
引道中心线与桥梁中心线的衔接(mm)
|
20
|
尺量:分别将引道中心线和桥梁中心线延长至两岸桥长端部,比较其平面位置
|
|
5
|
桥头高程衔接(mm)
|
±3
|
水准仪:在桥头搭板范围内顺延桥面纵坡,每米1点测量标高
|
5 施工测量
5.1 施测前准备
⑴ 桩基、承台、墩台的测量工作,施工前要读懂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所有桩基、承台、墩台及塔柱的中心点位,纵横轴线、结构尺寸、重要构件的空间位置,都事先计算好其坐标或其他定位要素,并有专业人员进行复核,数据确认无误后,可进行施工放样。
⑵ 主要的仪器要指定专人进行操作,每次观测之前,必须对仪器状态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电源的连接、电压、参数的设置、回光信号等指标是否达到要求。测区内不应有高频电磁场影响测线或其延长线上不应有永久性反光物件,应避免测线与高压线平行。根据精度要求,地物状况,测边所用的时间、气象状态来确定采集气象元素模式。对于输入气象元素自行改正的仪器,应将采集的气象元素的平均值输入仪器后进行测距。
⑶ 桥梁墩台施工应首先施放墩台中心点,直线上可采用中线法依次施放,或采用极坐标法从控制点施放一批墩台中心点。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施工放样,均应用重复测量的方法进行,做到处处有检测、点点有复核。曲线桥梁上的桩基、承台、墩台采用导线法,极坐标法等,放样出曲线墩台中心后,检查相互之间跨距及偏角。墩台中心点检测无误后,可放出墩台纵横十字线以供放基础、承台墩柱施工使用。
5.2主要放样方法
⑴ 平面位置放样:对于岸上桥墩选用就近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行施工放样。测站及后视均采用固定点,尽量减小对中误差,并在测量过程中经常观测后视,出现偏差及时调整。为了避免放样时仪器的竖角过大所产生的误差因素和仪器操作的不方便,依地形和现场情况取用不同的控制点作为置镜点以避竖角过大。高墩测量时,用全站仪结合激光铅垂仪检查墩身的倾斜度。
⑵ 高程放样:用水平仪进行高程施工放样。高墩上的高程点用水平仪加鉴定钢尺的方法传递,每传完后用往返三角高程测量进行复核。
5.3桩基施工测量
在施工控制网的基础上,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方法进行放样,桩位放出后需用不同放样点位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使用。施工中要埋设护桩,利用护桩可以在桩基施工过程中经常性检查桩位的正确性,确保桩基施工过程中桩位的变化能被及时发现,及时调整。钻进过程中还应经常检查桩位及桩的垂直度。成孔后,需严格校对孔底高程决定终孔。钢筋笼安装完成后,还必须对其中心进行测量,使其与桩位中心一致,并对钢筋笼位置加以固定。终桩时,桩头高程不得低于承台底高程。
5.4承台的施工测量
用全站仪极坐标法置仪于就近的控制点,放样承台中心坐标,检查其与桩的相对间距,再投放出十字线护桩。护桩数量、设置方法、机器保护措施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并应满足正确定位和施工放样的要求。以护桩为施工基准线,开挖基坑,投放承台十字线或立模工作线。模板检查可以利用十字线拉弦线吊线锤,将点过渡到模板顶检查模板尺寸,不合格重复调整至满足规范要求。也可利用仪器置镜将十字线点投到模板,并协助检查模板,调整模板直到合格为止。模板平面尺寸合格后,设定承台待浇筑混凝土面的标高,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5承台的竣工测量
在浇注完混凝土后,应及时对承台进行竣工测量。首先可以利用基坑边十字线护桩回复承台中心点,置镜承台中心点,检查与相邻承台中心点的关系是否符合设计跨距。投放承台十字线,并检查承台平面尺寸、承台顶混凝土面标高,做好竣工记录,并且布设水准点作沉降观测用。
5.6墩身模板放样检查
一般桥墩直接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在承台上放样墩中心。测设出墩中心点后,再放样出墩身十字线和底口轮廓线,然后以此为根据立模板。墩身模板调整后作结构尺寸检查,底口以承台十字线为准直接量尺寸。顶口根据墩身尺寸大小,墩身浇注高度不同采用不同方法,可采用吊线锤投点,利用十字线护桩或用垂准仪等方法,将十字线点投到模板顶口,然后利用十字线点检查模板顶口尺寸,将偏差调整至合格为准。模板平面尺寸合格后施放墩身砼标高。
5.7墩身竣工测量
对于墩身施工来说,因为浇筑时往往不是一次浇筑完成,因此墩中心点会经常被混凝土掩盖,所以恢复墩中心点需要反复放样,每一阶段浇筑完毕,对该阶段的结构尺寸及轴线偏移进行竣工测量,同时,必须对墩桩的垂直度、斜率进行观测,保持外表面的顺直,不允许出现折线。墩身施工完毕后,对墩身结构尺寸作一次系统的竣工测量,并联测各墩中心跨距、轴线偏移及墩顶高程,分析竣工数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8沉降观测
⑴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①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点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点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承台观点标分为观测点-1、观测点-2,承台观测点-1设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承台观测点-2设置于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②墩身观测点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的位置,当墩身较低,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便于立尺观测时,墩身观测点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
⑵ 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⑶ 每次沉降观测时以符合下列规定:
①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②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③固定观测人员;
④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⑷ 沉降观测时要做好记录,字迹要清楚明了。记录时应注明观测时的气象和荷载变化情况以及观测、记录扶尺等人员的签字。
⑸ 根据观测数据,推算观测点标高,可以计算观测点每次沉降量以及累积沉降量的大小。
6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⑴ 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制定该项目的施工测量方案,并对参与项目施工的测量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该项目的施工测量任务。
⑵ 测量工程师负责该项目的具体施工测量,根据制定的施工测量方案进行施工,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⑶ 对施工测量的仪器必须进行检校工作,对不合格的仪器必须严禁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仪器的保养及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总工程师报告。
⑷ 做好对图纸的审查工作,严格复核图纸有关数据。熟悉图纸,弄清各结构物位置、尺寸、把握设计意图。
⑸ 参与施工测量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所使用到的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
⑹ 对施工测量的数据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人员相互计算并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放样。
⑺ 做好水上作业、高空作业、多层作业的施工测量安全防范工作。保证在施工测量过程中人员及仪器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