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测量放线工复习资料
2013-08-29 18:53:11 来源:
中级测量放线工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
1、水平角测量中,采用改变各测回之间水平度盘起始位置的方法,可以消除水平度盘偏心差的影响。 ( × )
2、水准尺的黑面与红面底端读数均从零开始( × )
3、竖直角是指两条倾斜视线在竖直方向的夹角 ( × )
4、经纬仪的圆水准器的气泡是用三个脚螺旋来调节的 ( × )
5、利用测量仪器读数时必须注意消除视差 ( √ )
6、精密导线分为四个等级,二等导线布设于一等导线环内 ( √ )
7、钢尺尺长不准确,对所量距离的影响属于偶然误差 ( × )
8、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区别是平面图仅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而地形图仅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 )
9、当观测方向多于三个时,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每一测回应检查一次“归零差”。(√ )
10、测定空间点的高程时,悬挂的钢尺零点应在下端 。(√)
11、当观测方向多于三个时,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每一测回应检查一次“归零差” 。( √ )
12、通过海水面的水准面叫大地水准面。( × )
13、经纬仪的管水准器的气泡是用三个脚螺旋来调节的。( √ )
14、测水平角时上半测回与上半测回之间应注意调整水平度盘的读数。( × )
15、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区别是平面图仅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而地形图仅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 × )
16、两条等高线只能平行而不可以相交 ( × )
17、直线定向即直线定线,是测水平距离前的准备工作。( × )
18、只要用同一台仪器进行的观测就是等精度观测。(×)
19、同一幅地形图上只能有一个等高距。 ( × )
20、建筑测量多次测量所得的算术平均值虽然不是真实值,却最接近于真实值。( √ )
21、进行水平角的测量,应每半个测调整一次水平度盘的读数。( √ )
22、测量仪器读数时若存在视差会影响读数的精确性。( √ )
23、支导线不宜超过三条边,并且需要往返测量。( √ )
24、钢尺尺长不准确产生的误差是系统误差。(√)
25、山脊线即分水线,山谷线即集水线。 ( √)
26、一幅地形图上等高平距可以有无数个。(√ )
27、直线定线目测定线法,采用走近定线法比走远定线法精确些。(√ )
二、单项选择题
1、绝对高程是由( A )起算的地面点高度A、大地水准面 B、水平面 C、任意水准面 D、竖直面
2、高差与水平距离之( C )为坡度。A、和 B、差 C、比 D、积
3、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0.425m,B尺读数为1.401m,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B点高程为( C )m。A、 15.976 B、16.826 C、14.024 D、 13.174
4、以下误差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D )A、钢尺读数时的估读误差 B、水准尺倾斜对读数的影响
C、瞄准目标不准确产生的误差 D、经纬仪的竖直度盘指票差
5、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是( D )。A、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B、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C、黄海高程系统 D、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6、在测量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为( C )。A. x轴,向东为正 B. x轴,向北为正
C. y轴,向东为正 D. y轴,向北为正
7、已知某直线的象限角为第Ⅱ象限角,角值45度,则该直线的方位角为( C )
A、45° B、225° C、135° D、315°
8、在水准测量中的 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 C )
A. 水准管气泡居中 B.对水准尺读数 C.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A. 水准管气泡居中 B.对水准尺读数 C.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9、由于钢尺的尺长误差对距离测量所造成的误差是( B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10、以下计算高差的公式正确的是( A )A、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B、高差=前视读数-后视读数
C、高差=后点高程-前点高程 D、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11、已知某直线的象限角为第Ⅱ象限角,角值45度,则该直线的方位角为( C )
A、45° B、225° C、135° D、315°
12、绘制地面控制点的位置时,可采用( B )A、比例符号B、非比例符号C、半比例符号D、全比例符号
三、填空题
1、精密量距时对距离进行尺长改正,是因为钢尺的 实长 与 名义长 不相等而产生的。
2、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 偶然误差 与 系统误差 两类。
3、经纬仪的主要轴线有__视准轴LL__、望远镜旋转轴或横轴HH、照准部水准管轴LL,它们应满足的几何关系是_HH⊥_LL__、__ HH⊥_VV__、VV⊥_LL__;
4、为了保证量距在同一直线上进行,必须进行__直线定线_,其方法按精度不同可分为__目估__法__经纬仪定线 法;
5、方向观测法中,从起始方向读数并记录,最后再次照准该点,这个过程称为_全圆方向观测法;
6、控制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是测量控制网的__平面控制网_和___高程控制网_;
7、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有三个主要方面的因素,即:人的原因、仪器的原因、外界条件的原因;
8、工测量的最基本工作是测设_已知高程_、_测设已知水平距离_、测设已知水平角_;
9、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高精度_到__低精度_,从整体到局部,先_外业_后_内业;
10、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通常可布设成_一字型__、_十字型、_T字型_、__L字型_;
11、真误差是_观测值_与真值之差;
12、水准仪各主要轴线间应满足的条件是LL//LL_,__LL//VV___,_十字丝的横丝_⊥VV;
13、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 形状与大小 ,以及确定地面点的 位置 的科学;
14、建筑物变形观测包括_沉降_观测、_倾斜_观测、_裂缝_观测和_位移_观测;
15、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0__--360_,象限角的取值范围是_0---90_。
16、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高级到低,从_整体_到__局部__,先_外业______后 内业。
17、DS3型水准仪各主要轴线间应满足的几何关系是HH⊥_LL__、__ HH⊥_VV__、VV⊥_LL_;
18、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通常有_闭合水准路线_、_附和水准路线_、_支线水准路线_;
19、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以及确定地面点的 位置的科学。主要内容分为测定 和 测设两个部分;
20、地面上人工修建和自然形成的各种固定性形体称为___地物_____,地球表面上高低起伏的各种形态称之为_____地貌___;
21、真误差是 观测值_与真值之差;
22、精密量距时对距离进行尺长改正,是因为钢尺的 实长 与 名义长 不相等而产生的;
23、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垂直_。
四、名词解释题
1、附合导线2、大地水准面3、直线定线4、竖直角5、水准点6、绝对高程7、坐标方位角8、直线定向
9、闭合水准路线10、等高线11、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五、简答题
1、何谓坐标方位角?同一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有什么关系,画图说明。
2、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
3、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将水准仪尽量架设在两尺中间位置?
4、进行角度观测是为什么要进行盘左、盘右两次观测?
5、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方面?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6、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7、视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视差?
8、测定与测设有何区别?
9、何为视差?视差产生的原因及对测量的影响是什么?如何消除视差?
10、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
名词解释:
1. 符合导线:符合导线与符合水准路线相仿,其起点与终点均为已知坐标和方位的已知点,这样可以校核起始数据与点位有无错误。
2. 大地水准线:“1985国家高程基准”我国1987年规定,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月1日—1979年12月31日所测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高程的统一起算面。
3. 直线定位:当两点间的距离超过一个尺段长时,需在两点间布设若干个中间点以便分段丈量这个过程。
4. 竖直角:在一个竖直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直角的夹角。
5. 水准点:由测绘部门,按国家规范埋设和测定的已知高程的固定点,作为在其附近进行水准测量时的高程依据。
6. 绝对高度:地面上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7. 坐标方位面:由坐标纵轴北端起,按顺时针旋至某直线的夹角。
8. 直线定向:确定某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
9. 闭合水准路线:由一个已知高程起点,按一个环线向施工现场各欲求高程点引测后,由闭合回到起始的已知高程点。
10. 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11.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主子午线即x轴,X值由赤道向北为正,南为负;赤道即Y轴,Y值为主子午线以东为正,西为负。
简答:
1. 坐标方位面:由坐标纵轴北端起,按顺时针旋至某直线的夹角。
2.整体到局部;先外业后内业;由高精度到低精度。提高精度,减少误差。
3.减少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所造成的误差。
4.减少水平度盘刻画不均匀所带来的误差。
5.仪器方面的误差:主要是仪器制造与组装误差,虽然仪器在出厂前均通过检查,但总会由残误差;此外仪器在使用中,均定期检定与检校,但也均由允许的误差存在。
外界环境影响的误差:主要是天气变化与地势的起伏等,如温度与风吹对钢尺量距地影响,大气折光与仪器下沉对水准测量的影响等;
观察者感官能力有限:主要是观测者的眼睛鉴别能力仅为1,此外操作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观测的质量。
6.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工程竣工阶段;变形观察。
{7同9}.视差即当用望远镜照准目标对光后,当眼睛靠近目镜上下微微晃动时,看到目标与十字线也相对晃动,这一现象叫视差,由视差影响照准精度。消除视差是在十字线成像清晰的情况下,进一步调节物镜对光螺旋,使十字线及观测目标的成像均很清晰。
8.测定:将拟建地区的地面现状测出,其成果用数字表示或按一定比例缩绘成平面或地形图,作为工程规划、设计的依据。
测设:将设计图上规划、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按设计与施工的要求,测设到地面上预定的位置,作为工程施工的依据。
10.小误差的密集性;大误差的有界性;正负误差的对称性;全部误差的抵消性。
六、计算题
1、完成下表计算
2、计算下表
3、AB的往、返测距离分别为230.775m和230.757m,CD的往、返测距离分别为350.235m和350.190m,试求这两段距离的最后结果,并比较其精度。
解:DAB=(230.775+230.757)/2=230.766M DCD=350.213M KAB=1/12820 KCD=1/7783
KAB<KCD AB距离测量的精度高
4、已知1号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t1=50m+0.006m+1.20×10-5×50×(t-20℃), 被检定的2号钢尺名义长度是50m,两尺端对齐时,1号尺零分划对准2号钢尺的0.003m处,试确定2号钢尺的尺长方程式。
解:Lt2=50m+0.006m+1.20×10-5×50×(t-20℃)+0.003=50m+0.009m+1.20×10-5×50×(t-20℃)
测站
|
测点
|
后视读数(m)
|
前视读数(m)
|
高差(m)
|
高程(m)
|
|
+
|
-
|
|||||
Ⅰ
|
BMA
|
1.345
|
|
|
1.067
|
5.700
|
TP1
|
|
2.412
|
4.633
|
|||
Ⅱ
|
TP1
|
2.315
|
|
1.105
|
|
|
TP2
|
|
1.210
|
5.738
|
|||
Ⅲ
|
TP2
|
1.670
|
|
0.106
|
|
|
TP3
|
|
1.564
|
5.844
|
|||
Ⅳ
|
TP3
|
0.923
|
|
|
0.909
|
|
TP4
|
|
1.832
|
4.935
|
|||
Ⅴ
|
TP4
|
1.671
|
|
1.202
|
|
|
B
|
|
0.469
|
6.137
|
|||
计算检核
|
∑a=7.924
∑b=7.487
∑a-∑b=0.437
|
∑h=2.413-0.1976=0.437
|
HB-HA=6.137-5.700=0.437
|
测站
|
目标
|
盘左读数
° ′ ″
|
盘右读数
° ′ ″
|
2C
″
|
平均读数
° ′ ″
|
归零方向值
° ′ ″
|
O
|
|
|
|
|
30°01′18
|
|
A
|
30 01 06
|
210 01 18
|
-12″
|
30°01′15
|
0°0′0
|
|
B
|
63 58 54
|
243 58 54
|
0″
|
30°0112
|
33°57′39
|
|
C
|
94 28 12
|
274 28 18
|
-6″
|
63°58′54
|
64°27′0
|
|
D
|
153 12 48
|
333 12 54
|
-6″
|
94°28′15
|
123°11′36
|
|
A
|
30 01 12
|
210 01 24
|
-12″
|
153°12′51
|
0°0′0
|
|
归零差
|
6″
|
6″
|
|
|
|
5、设地面A、B面点距离为78米。置水准仪于AB中点时,读取A点尺上中丝读数а1=1.351米,B点尺上中丝读数ь1=1.123米。将水准仪搬至A点3米处,分别读取A、B两点尺上读数а2=1.645米,ь2=1.396米。
试求:(1)ⅰ角等于多少?(2)视准轴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3)是否需要校正?
<1>HAB =1.351-1.123=0.228 b′2=a2-h=1.645-0.228=1.147m
ⅰ=(1.417-1.396/78)*206265″=56″>12″
<2>向下倾斜 <3>要校正
6、请将图中的水准测量观测数据填入表中,计算出各点的高差及B点的高程,并进行计算检核。
测站
|
测点
|
后视读数(m)
|
前视读数(m)
|
高差(m)
|
高程(m)
|
|
+
|
-
|
|||||
Ⅰ
|
BMA
|
1.243
|
|
|
0.579
|
67.24
|
TP1
|
|
1.822
|
66.661
|
|||
Ⅱ
|
TP1
|
2.036
|
|
1.055
|
|
|
TP2
|
|
0.981
|
67.716
|
|||
Ⅲ
|
TP2
|
1.426
|
|
0.052
|
|
|
TP3
|
|
1.374
|
67.768
|
|||
Ⅳ
|
TP3
|
0.846
|
|
|
0.796
|
|
TP4
|
|
1.642
|
66.972
|
|||
Ⅴ
|
TP4
|
1.788
|
|
0.251
|
|
|
B
|
|
1.537
|
67.223
|
|||
计算检核
|
a=7.339 b=7.356
a-b=-0.017
|
H=1.358-1.375=-0.017
|
HB-HA=67.223-67.24=-0.017
|
7、如图,设已知边AB的坐标方位角αAB= 143 °26′38″,观测导线的左角分别为:βB= 260 °13′24″,β1= 333 °42′30″, β2= 107 °48′24″,试计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αβ1=Αab+180°+βB=143 °26′38″+180°+260 °13′24″=223°40′02″
α12=223°40′02″+180°+333 °42′30″=17°22′32″
α23=17°22′32″+180°+107 °48′24″=305°10′56″
测站
|
目标
|
盘左读数
° ′ ″
|
盘右读数
° ′ ″
|
2C
″
|
平均读数
° ′ ″
|
归零方向值
° ′ ″
|
O
|
|
|
|
|
30°01′18
|
|
A
|
30 01 06
|
210 01 18
|
-12″
|
30°01′15
|
0°0′0
|
|
B
|
63 58 54
|
243 58 54
|
0″
|
30°0112
|
33°57′39
|
|
C
|
94 28 12
|
274 28 18
|
-6″
|
63°58′54
|
64°27′0
|
|
D
|
153 12 48
|
333 12 54
|
-6″
|
94°28′15
|
123°11′36
|
|
A
|
30 01 12
|
210 01 24
|
-12″
|
153°12′51
|
0°0′0
|
|
归零差
|
6″
|
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