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 RTK技术在数字化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通过生产项目实践,介绍 GPS RTK技术在数字化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与传统控制测量比较,GPS RTK测量作业效率高,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作业不受通视条件影响、单站测量控制范围广、操作简单,能有效减少了因地形复杂带来的繁重工作量,显现出RTK的作业优势。
【关键词】 RTK技术 工作原理 图根控制测量
1 引言
常规的GPS测量方法,如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Real - time kinematic)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本文结合生产实践经验,介绍 GPS RTK技术在数字化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供读者参考。
2 RTK基本工作原理
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GPS)技术,它是测量技术发展里程中的一个突破,它由基准站接收机、数据链、 流动站接收机三部分组成。
RTK基本工作原理:在已知高等级点上(基准站)安置1台接收机为参考站, 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和测站信息,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即基准站和流动站坐标差△X、△Y、△H,加上基准坐标得到的每个点的WGS-84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参数得出流动站每个点的平面坐标X、Y和海拔高H)。
3 RTK图根控制测量
传统的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且在外业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
利用RTK进行控制测量不受天气、地形、通视等条件的限制,控制测量操作简便、机动性强,工作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数倍,大大节省人力,不仅能够达到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而且误差分布均匀,不存在误差积累问题。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要求满足了,用户就可以停止观测了,而且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RTK图根控制测量简单的作业流程图:
3.1 收集测区控制成果,含控制点的坐标,等级,中央子午线,坐标系及控制点是属常规控制网还是GPS控制网。
3.2 求定测区转换参数,对于RTK测量,要求实时得出待测点在实用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等)中的坐标,因此,坐标转换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际需要将GPS观测的84坐标转换为国家平面坐标(如北京54坐标)或者工程施工坐标。对于WGS-84到国家平面坐标(如北京54坐标)的转换,我们可以采用高斯投影的方法,这时需要确定WGS84与国家平面坐标(如北京54坐标)两个大地测量基准之间的转换参数(三参数或七参数),需要定义三维空间直角坐标轴的偏移量和(或)旋转角度并确定尺度差。但通常情况下,对于一定区域内的工程测量应用,我们往往利用以往的控制点成果求取“区域性”的地方转换参数。
3.2.1 采用已有的静态数据,直接将控制点的WGS-84坐标和国家平面坐标(如北京54坐标)或者工程施工坐标输入手簿,利用随机软件求解坐标转换参数。
3.2.2 测区只有足够控制点的地方坐标,相对位置关系精确,但没有WGS-84坐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RTK测量方法,以基准站为起算位置(这个起算位置的坐标由GPS接收机观测确定,是一个精度有限的大地坐标,但它不影响RTK观测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各控制点之间相对精确的位置关系,并实时测定WGS-84大地坐标。该方法具体实施时可能会遇到难处,比如控制点的距离太远,而RTK的作用距离有限。
3.2.3 当某些地方无合适的控制点坐标来设置基准站,也可以采用基准站任意摆放的方式,即虚拟一个基准站,基准站的WGS-84坐标直接从测量手簿读取,然后流动站再到各个控制点上去采集WGS-84坐标。
3.3 选择基准站及设置,GPS RTK定位的数据处理过程是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单基线处理过程,基准站和流动站的观测数据质量好坏、无线电的信号传播质量好坏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很大,基准站位置的有利选择非常重要。RTK测量中,流动站随着基准站距离增大,初始化时间增长,精度将会降低,所以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距离不能太大,一般不超过10Km范围。同时要考虑基准站上空无卫星信号的大面积遮盖和影响RTK数据链通讯的无线电干扰,以及提高基准站无线架设高度。
基准站的设置含建立项目和坐标系统管理、基准站电台频率选择、GPS RTK工作方式选择,基准站坐标输入、基准站工作启动等,以上设置完成后,可以启动GPS RTK基准站,开始测量并通过电台传送数据。
3.4 流动站设置包括建立项目和坐标系统管理、流动站电台频率选择、有关坐标的输入、GPS RTK工作方式选择,流动站工作启动等。以上设置完成后,可以启动GPS RTK流动站,开始测量作业。
3.5 测量前的质量检查,为了保证RTK的实测精度和可靠性,必须进行已知点的检核,避免出现作业盲点。研究表明,RTK确定整周模糊度的可靠性最高为95%, RTK比静态GPS还多出一些误差因素如数据链传输误差等。因此,和GPS静态测量相比,RTK测量更容易出错,必须进行质量控制。我们一般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1)已知点检核比较法——用RTK测出已知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比较检核,发现问题即采取措施改正。(2)重测比较法——每次初始化成功后,先重测1-2个已测过的RTK点或高精度控制点,确认无误后才进行RTK测量。最可靠的是已知点检核比较法,但控制点的数量总是有限的,所以没有控制点的地方需要用重测比较法来检验测量成果。
经过以上已知点的检核后,符合要求后开始作业。
3.6 内业数据处理,数据传输就是在接收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GPS RTK测量数据处理相对于GPS静态测量简单得多,如用TGO软件处理接收机导入的测量数据(*.dc),直接可以将坐标值以文件的形式输出和打印,得到控制点成果。
4 工程应用及精度分析
我们在完成广州市萝岗测区1:500数字化地形测量中(面积约17平方公里)用GPS RTK进行图根控制。为了检验RTK控制点的实际精度,RTK测量结束后,我们用全站仪(2〞)对部分相互通视的点实测的边长、高差与测量坐标反算边长、高差比较,最大边长较差0.018米,最小边长较差0.001米,边长间距中误差为0.007米,高差(△H)最大较差为0.053米,最小为0.000米。结果表明所测点精度良好。可以看出, RTK实测精度完全符合导线测量精度要求,而且误差分布均匀,不存在误差积累问题。
5 体会
与传统的导线测量比较,RTK图根控制测量自动化程度高,实时提供经过检验的成果资料,无需数据后处理。拥有彼此不通视条件下远距离传递三维坐标的优势,并且不像导线测量那样产生误差累积,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作业速度快,劳动强度低,节省了外业费用,提高了劳动效率。可以说GPS RTK技术非常适合大规模的数字化地形图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