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图接入共享单车,做出行的AI入口
Cehui8讯 暑期临近孩子们即将进入快乐的假期,就连手机APP也应景的来一次“减负”。打开百度地图,新版本中接入了ofo、摩拜等主流共享单车品牌,点击即可取车。集齐了驾车、公交、出租、专车、步行、单车等所有城市出行方式的百度地图,让用户无需在各个APP中切换,一站即可满足所有出行需求。
不同于我们常见的互联网平台做大后横向跨界整合,接入共享单车的百度地图依然是纵向垂直发力,做到对出行工具的全面覆盖,仍是一种深度挖潜。AI赋能之下,百度地图已显露出行入口的态势。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百度地图是天然出行入口
出自《三体》中的降维攻击一词,成了互联网行业中出现的高频词汇,通常而言,掌握降维能力的企业,都会发展成为颠覆行业格局的力量。李彦宏在最近的演讲中也提到了这个词语,他表示“如果你用AI的思维来做互联网产品,就实现了降维打击。”
语音输入和打字输入相比是降维,但对于在五一前刚刚进行人工智能升级的百度地图来说,降维的远不止语音这一个点。
我们可以这样看待出行和百度地图的关系,从用户角度来看出行最基础的需求是“从A点到B点”,在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再选择出行工具,出行应用必须包含LBS甚至是导航服务,地图可以说是一切出行的“水电煤”,有天然的融合基础。
然而当前出行市场的应用形式主要是从出行工具入手创新,从打车应用到共享单车,试图通过工具的改变来满足出行市场的细分需求。在出行工具未产生如大规模应用无人驾驶这样的变化之前,共享单车基本上是出行工具创新的终点了,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出行的基础习惯已经培养出来,百度地图全面接入各种出行工具,就是对市场的降维,能够最大限度提供给用户方便。
AI解决“大而臃肿”难题,地图平台或充当“出行助理”?
当用户需要以位置为入口使用出行工具的时候,单纯的出行工具平台如果自行搭建或接入一套地图体系将让用户使用体验变的十分笨拙。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百度地图变成类似电子商务那样的“出行工具商场”,以位置作为发起,进行出行工具的一站式消费。
但这样的愿景虽好,如果是在传统平台架构之下,地图应用同样也会面临“大而臃肿”的难题。移动互联网的简单整合,不能满足过于庞大的垂直开发需求。而百度地图之所以现在敢于接入如此多的出行工具,关键的黏合剂仍是AI。
对平台功能臃肿的感觉来自于操作流程的繁琐,无限延伸的按钮和过于庞大的功能树,并不会带来体验上的飞跃,反而会因复杂让人苦恼。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地图不再仅是提供位置信息、呈现世界面貌的平台,而是变成了一种“人机交互提供个性化方案”的出行产品。
人与机器之间传递信息的流程被大幅缩短,机器逐渐尝试着与人沟通,形成用户画像。比如语音可以做到解放双手,也就避开了按钮,直接随人脑意愿调用相关功能即可。原本共享单车分散各地、各平台,基于位置融合之后同样缩短了消费者在各品牌间来回挑选的时间。百度地图储存并记忆用户的行为数据,根据用户习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为了躲避拥堵,在实现驾车导航中秒级避堵的智能调整路线功能后,各种出行工具之间的交互融合智能推荐也有望出现。
在接入共享单车集齐原本散落的出行工具“龙珠”之后。地图应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导航工具。在仍然专注于出行市场的背景下,地图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更多扮演“出行助理”的角色,为我们带来无需学习只需取用的智慧工具体验。
虽然当前稍微做大的互联网企业都愿意争当入口,但当我们在人工智能的降维攻击之下,需要看到已无比清晰的未来:AI就是入口。提早布局又技术领先的百度地图,已全面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在这场不能输的战役中已经点亮了前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