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每一毫米的细心成就优质工程——中铁一局五公司白芝勇
Cehui8讯 白芝勇同志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工作、学习、生活在施工一线,主要从事铁路、公路领域的工程测量工作,他工作认真,学习刻苦,不断创新,先后荣获近三十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主要事迹:
一、孜孜以求、刻苦钻研。白芝勇工作18年来,先后参与了50多条国家重点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线路复测、工程精测工作,他与测量小分队北到极寒之地,西到沙漠戈壁,南到崇山峻岭,东到大海之滨,用“奉献企业,快乐自己”的理念,凝聚成一项精确的测绘成果。
测量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就好比汽车的方向盘,指的方向对,工程才不出偏差。隧道在哪儿开挖,走向如何把握,双向开挖的隧道能否“无缝对接”等,都必须靠精准的数据说话。白芝勇只是一名技校生,文化水平不高的他为了早日掌握进口测量仪器,每天下班后都会把水准仪抱到办公室,利用地面、椅子、桌子形成高差,用钢卷尺将高差量出来,然后用水准仪去测。一次又一次,反复试,最终练成信手拈来就能准确无误的真本领。其间,白芝勇还完成了函授本科学业,自学了《控制测量学》《测量学》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进口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使得电子精密水准仪、全站仪、GPS、轨道精调等样样精通。
二、恪尽职守、精益求精。测量工作需要“每一毫米的细心”,白芝勇参加工作以来负责的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测绘成果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无一起测量事故,全部获得优质工程奖,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品牌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在工作中,他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吃的是咸菜、方便面,甚至是饿肚子,尽管条件艰苦,白芝勇没有怨言始终奋战在测绘生产一线上。
白芝勇善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用自主创新和刻苦钻研进行多项技术改进和工艺提升,依靠高超、过硬的本领不断解决技术难题。他和同事们克服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3#竖井长距离开挖正洞高精度贯通的施工测量难题,提高了横向贯通精度,节约成本40多万元。该成果获全国第三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参加的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精测对QC小组在“提高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项目中取得显著成绩,被命名为全国优秀管理小组。
三、勇于拼搏、不断提高。在公司附近的河堤上,同事们总会发现白芝勇的身影,一有空他就练习测量,用他自己的话说,“找手感”。这样的手感在实际操作中非常重要。中铁一局五公司以善打难、险、长、大隧道而在业界著称,施工进行中,测量队也要定期对工程进行测量把控。在隧道里,光线很暗,掌子面在施工,放炮打眼的令一道一道催着测量人员赶紧结束工作,这手感就是效率。
除了外业的测量手感,内业计算测量数据,也有很多窍门。2004年,白芝勇第一次参加中铁一局举办的测量工技能大赛。他用平时自学的知识在卡西欧4500计算器编程用32分钟就完成原本要60分钟完成的计算。这结果,让在场的裁判和出题老师都不能相信,专门在总结大会上让白芝勇谈谈自己的新思路。这件事情也使很多选手受到了启发,比赛结束后,还经常接到当时参赛人员的电话,向他请教用计算器编程问题。这一次,初出茅庐的测量新兵,开始崭露锋芒。
这之后,从中铁一局到中国中铁总公司,又到陕西省再到全国,在各种级别的技能竞赛中,白芝勇锻炼自己的同时,也细心地向优秀的同行学习着。最终,于2010年,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主办的“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工决赛”中获得银奖,实现了从普通工人到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转变。
四、带徒授业、团队学习。白芝勇测量技术高超,被大家尊为“测量技能大师”。他重视团队学习,主动把所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工友、大中专学生。积极参与郭明义爱心团队“送知识下基层”走进西成客专、宝兰客专,云桂铁路、合肥地铁等几十个项目部,参培人数800多人。他还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带到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在他的培养和带领下,中铁一局的杨志、寿海峰、杨明等一大批青年逐步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多次代表中铁一局参加陕西省和中国中铁系统职工工程测量技能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多人被授予“陕西省工程测量技术状元”、“陕西省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为了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团队效应,中铁一局五公司专门成立了“白芝勇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白芝勇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三年多来取得“一种改进的高速铁路CPⅢ标志”、“精密测量仪器防风蓬”等9项国家专利,完成了向莆铁路高盖山隧道4#长斜井辅助正洞快速施工技术研究、测量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2项科研成果,同时还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篇、完成了公司工艺工法15项,这些创新成果在测量生产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提高了测量成果质量和测量效率,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2015年10月,工作室顺利通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验收,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 (欣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