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记者揭秘田字路二期电子地图采集过程
2013-11-15 20:48:44 来源:
亚心网
乌鲁木齐田字路二期全线通车,车载导航能否及时更新成为不少车主关注的焦点,日前,记者跟随国内一家较大导航电子地图公司外业车采人员,一起采集田字路二期道路数据。
11月8日10时许,记者见到了外业车实地采集人员田阳和他的搭档赵亚南、马超等人,“我们一共4个人,其中两人是司机,负责轮流开车,赵亚南负责拍摄道路上的信息,我负责确定行车路线,并做数据收集整理工作。”田阳说。
记者看到,田阳乘坐的道路数据采集车是一辆普通小轿车,除了副驾驶座位上安置着一架小摄像机,车后排座位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外,与其它车辆无异。田阳笑着说:“车顶还装着卫星天线,车后还装有接收设备呢。根据道路情况不同,会采用不同车型的采集车,路况差的地方会配备越野车。”
外业车行进的速度与一般车辆差不多,赵亚南手持摄像机拍下前方的道路状况、交通标志,同时还要对着话筒用语音记录。
田阳说,要采集的信息包括道路的行使规则、方向、限速等,比如路口形状、左右转弯、行车引导线、限速多少,是否禁止停车等等,此外还有沿途的实体店、单位、加油站、停车场等信息,也要把位置和名字采集回来。
记者看到,田阳操作的笔记本页面上正显示着电子地图,图上沿道路有一条一条的红线,将地图局部区域放大,红线则变成了连续的点状虚线,页面右下方还有一个视频窗口,播放的正是摄像机实时拍摄的路况。
田阳介绍说:“车辆刚才行经的路线,通过GPS信号定位就自动在电脑中生成了行车轨迹,轨迹放大看就显示点状虚线,缩小看就显示一条红色实线。如果一条路上有不同路口,每个路口又有直行、左转、右转等不同行车方向,我们就要把每一种行车可能都跑一遍,每跑一遍就会留下一条轨迹,有些复杂的路段我们就得跑好多遍。”
记者看到,电脑上地图显示的西山高架桥附近果然有密密麻麻的红色实线,数了数最多的地方有21条红线。原来,平时在复杂高架桥立交桥上准确导航的背后是数据采集人员的多遍采集,他们把所有行车方向的路都走了一遍又一遍。
从事车采工作已经3年的田阳说,车采工作比较枯燥,而且工作量大。根据公司安排会去不同的城市开展车采工作,一年365天里往往300天都是在车上度过的,如今他已去过一两百个城市了。
辛苦的工作中,田阳也遇到过许多闹笑话的事。他说,有一次,他们小组在大连开展车采工作,当时还在实习工作的他遗漏了对侧路边一家银行的记录,于是车又专门绕回去拍摄记录,因为离得近,车窗又被摇下,举着摄像机的他引起了银行保安的注意。
“保安以为我们要抢银行呢,把我们拦了下来,我们又是解释又是出示证件的,好说歹说才放行。”田阳说,“这种事发生过几次,还有被误认过间谍呢。”
“长期做车采工作,我都有职业病了,看到路口就本能地去记交通标志,搭出租车时,脑子里迅速出现地图,还老是指挥司机行车路线。我现在不工作时,都尽量步行。”田阳笑呵呵地说。
第一次来到乌市,不熟悉路况的田阳也闹过笑话。有一次,他们跟着一辆公交车转弯后才发现,除了他们的车和公交车以外,再没有其他车在此车道行驶,赶紧在下一个路口驶出,后来才知道,他们跟着公交车驶进了BRT专用通道。
田阳说,车辆采集只是外业采集数据的一种方式,此外还有步行采集、街景采集、三维采集等等,以满足更高现实性、更高精度、更加精细化的需求,采集的数据汇总后,后方地图绘制人员会根据数据进行地图绘制,这是个更加庞杂的工作。
“外业实地采集人员获取准确数据后,先将数据提交给内业人员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再对原属数据经过编辑、赋值等处理,最后得到可以用来导航的地图数据,目前仅仅地图绘制人员就超过500人。”田阳所在公司的市场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后,地图要经过向国家测绘部门审图、导航电子地图加密、申请获批出版号、自检自查、测试等等环节,最后才能进入市场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