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360.com 为测绘行业提供360度全方位服务
  • 首页 > 测绘新闻 > 互联网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纪实 智慧守护山水林田湖草

    2020-09-14 17:29:07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聊聊

     7月17日,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平台运维中心在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以下简称陕西测绘局)揭牌,标志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正式进入信息化、网格化监管时代。

      履其职,利其器,善其事。自2018年以来,陕西测绘局就不断探索创新,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充分挖掘地理信息数据的价值,一个个“金点子”、一项项“黑科技”、一个个新手段,开创了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新局面。正如局长杨宏山所说:“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科学手段和决策依据是机构改革后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测绘事业的新的职责使命,全面融合服务、全面转型升级、全方位支撑保障是测绘派出机构必须完成好的历史答卷。”

      区域大数据中心让监管迈入新时代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平台运维中心,设在陕西测绘局直属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走进运维中心,只见数十名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工作,有的对比疑似图斑,有的进行系统维护。

      院长赵淮介绍,平台将陕西境内秦岭全域5.82万平方千米358个乡镇的保护范围,划分为2510个网格单元,充分运用遥感卫星影像、航空影像、无人机影像和地面网格员等开展综合监测。目前,平台已录入市、县、镇、村四级网格员6878人、管理员869人,协助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完成了4750人次的技术培训工作。网格员主要负责平台下发任务的现场取证,开展日常巡查,对“五乱”问题、不文明旅游行为等及时劝阻、取证、报告等。目前,平台已开展5期常态化监测工作,共发现疑似异常图斑2112处,以网格化监管平台发布、监测快报等形式将疑似异常信息下发到区县,地方政府已核实1494处,实现了各类问题的快速识别发现、精准定位、及时处理。

      陕西省2/3的面积位于黄河流域。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今年,陕西测绘局直属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启动了黄河流域陕西段实景三维建设试点工作,打造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平台。该队GIS工程中心主任窦关新说:“我们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倾斜三维摄影、车载移动测量、激光点云扫描、多波束无人船水下扫描等技术,获取黄河流域三维立体模型及主河道水下地形,建设最低30米、最高5厘米分辨率的黄河流域实景三维地理信息平台。”

      窦关新介绍,在平台建设应用过程中,将进一步融合规划、地质、环保、水利、气象、文物等数据,立足科学精准支撑保障自然资源管理,全面服务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同时支撑黄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自然资源督察、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不久前,智慧黄河研究院在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挂牌成立。此外,陕西测绘局正与陕西省发展改革委联合推进“十四五”省“数字秦岭”“智慧黄河”的立项。

      杨宏山说:“我局将进一步依托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遥感和大数据中心,同时推进地球空间网格研究科技创新,加强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自然资源数据融合、数据计算、管理应用、分析处理和决策支持的效率,为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重点工作提供精确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技术创新助力第三次国土调查质量效率双提升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我国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未来国家和地方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按照自然资源部部署,陕西测绘局牵头组织了西藏自治区第三次国土调查的生产实施工作。该局先后投入外业调查人员138人、内业技术人员227人,共计完成88.6万余个图斑的调查和7.2万余个图斑的举证工作。2019年,西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成果国家级核查县级检查一类错误平均差错率仅0.30%,成果质量居全国前列。

      陕西测绘局国土测绘处处长马文涛说:“相比前两次国土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无论是调查内容、调查要求,还是技术路线,尤其是应用方向都有很大变化。我们以高质量成果为目标,以技术问题攻关和管理难题破解为着力点,不断提升调查工作的科技含量,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陕西测绘局综合利用近年来积累的技术创新成果,自主开发了用于资料使用与检查、地类信息精确提取、成果质量管理等系列工具。其中,数据处理和质检程序,将数据快速检查和部分属性批量赋值运算的效率提升15%左右;建库生产工具集将建库处理综合效率提升30%左右;针对“新增耕地调查为未耕种”“撂荒耕地调查为其他草地”等重点问题的核查程序,显著降低了成果差错率,保证了数据准确性。

      作为牵头单位,为了组织协调好各单位,保障工作进度和成果质量,陕西测绘局利用GIS技术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其中,西藏第三次国土调查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利于各级管理人员实时掌握生产情况,科学高效决策,提升组织管理效率,使项目可管、可查、可控。

      此外,为充分发挥“三调”数据价值,为自然资源系统各单位提供立体化、可视化的服务,陕西测绘局建设了西藏国土“三调”三维数据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数据应用。平台通过场景展示、图层管理、查询统计、三维辅助等功能模块,以三维方式鲜活呈现“三调”数据,使数据的表达和分析直观化、可视化。

      深度融合为督察机构打造执法利器

      近期,受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南京局委托,陕西测绘局直属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地形测量队派出的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督察台账管理系统新增模块的研发。队长张智介绍,技术人员将在已有督察台账管理系统和地方举证系统的基础上,添加督察问题整改模块,能够实现问题图斑批量下发、问题整改、问题提交与问题退回等一系列流程。如今,这已成为陕西测绘局服务督察机构的常态。

      近年来,陕西测绘局与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南京局、上海局、西安局签署合作协议,每年派驻约40名技术人员服务督察业务工作及信息系统建设运维,并于今年起承担全国300多万平方千米服务督察卫星影像比对判别任务。

      该局直属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负责对接服务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院长刘云峰介绍,遥感院协助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开展了督察信息化建设,构建了督察信息化应用平台,实现自然资源督察工作的全面监管和全程监控。针对自然资源督察涉及的数据多来源、多种类、多形式等特点,应用虚拟化、云存储技术,该局开发了自然资源督察数据库管理系统,使得海量数据的一致性管理、并发访问、下载传输、调取显示等方面的功能和效率显著提升。该院还开发了分析系统,转变以往人工数据分析方式,加快了数据分析速度,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2017年、2018年土地例行督察中,使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后,督察约310万平方千米土地从原先需要数十人开展数据分析3~4个月,变为6个人仅需1~ 2个月即可完成全部数据分析。

      “过去开展例行督察、专项督察,车辆后备厢里都装满了资料,查询起来也很烦琐。如今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引入和大数据平台建设,督察工作变得信息化、智能化了,我们的效率大大提高。”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有关负责人说。

      陕西测绘局每年派出技术人员常驻督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全程参与专题督察、省域研判、例行督察、督察结果整理、技术培训等工作,促进督察和测绘两个专业领域业务、技术的深度融合。

      为地质灾害防治增添“天空视角”

      自然资源部承担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预报预警、工程治理、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等职责。陕西测绘局作为部派出机构,积极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2019年以来,陕西测绘局利用星载InSAR技术,开展了杭州市、广州市、西安市等地区地面沉降变化监测任务,涉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汾渭盆地等全国重点地面沉降区域,为地质灾害监测提供可靠的测量依据。

      在不断引入新技术的同时,陕西测绘局也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工作,探索了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地质灾害调查专业数据制作地质灾害调查底图的技术方法,并承担完成了陕西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大比例尺测图项目。项目成果之一的重要地质灾害点数据集成系统,基于多镜头倾斜摄影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制作了地质灾害点实景三维模型,在叠加了1∶1万基础地理信息、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以及每个灾害点的人口、建筑、水网、道路、地貌、地表覆盖等信息后,将更加快捷地辅助相关部门从空间领域管理决策,并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数值动态模拟等工作。

      陕西测绘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数据获取能力优势,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灾害发生后,为应急部门和救援人员提供受灾地区灾前影像和房屋、自然要素等情况;利用无人机获取高分辨率影像,对滑坡土方量、堰塞湖容量及发展路径等进行计算,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最直观、最准确的第一手数据;通过开展变形监测,还可以对发生地质灾害区域进行预警,避免次生灾害带来更大损失。

      目前,通过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项目陕西单项工程建设,陕西测绘局已建立起国家应急测绘保障队伍,配备了中航时固定翼无人机航空应急测绘系统、应急前线勘测系统等,形成覆盖区域广泛、反应迅速、运转高效、协调有序的专业化应急测绘保障体系。

      基于北斗的精准定位广泛服务各领域

      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耗时26年构建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宣告建成。

      在秦岭腹地,在黄河流域,陕西省94个北斗基准站的天线正捕捉着天上的卫星信号。2017年初,陕西测绘局便开始全面开展陕西系统建设。2018年7月,系统基本建成并提供试运行服务,两年来已为全省400余家政府单位、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公益性、全天候、无间断、高精度实时位置服务,并广泛应用于基础测绘、自然资源调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自然保护区勘测等方面,在不动产登记、市政建设、智慧停车等城市精细管理中广泛应用,累计采集高精度点位1.4亿个。

      “目前,仅靠天空中的卫星导航系统无法实现区域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服务,还需要在地面建立一定密度和均匀分布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才能实现高精度的空间位置信息获取。”陕西测绘局直属单位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郭春喜介绍,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天线、两台接收机、三套定位服务软件的模式,实时接收和处理全球六大卫星系统,并升级实现了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全频率信号接收和处理。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后,陕西也成为我国首个整网支持全星座、全频率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的省份。

      北斗运行中心负责人黄功文介绍,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在全省范围内新建60座、改造升级34座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成通信专线60条,地震、气象数据共享专线2条等线路;建设数控中心1个,用户服务系统3套,系统具备了实时分米级、厘米级,后处理毫米级的导航定位服务能力。而且基于项目的实施同步更新了全省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重力控制网,确定了陕西省新一代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有效提升了陕西空间三维位置的精度。

      “我局将继续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快推进数据生产从物理端转向云端、成果形式从二维转向三维、应用服务从基础数据提供转向综合数据融合,全方位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更全面满足各方需求,确保高质量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主责主业,努力展现一流国家队伍应有的面貌和能力。”杨宏山说。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