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构建地理信息新发展格局,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一年。当前,时空信息作为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数据基础,地理信息产业也逐步融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不断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地理智慧。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我国经济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
如今,一方面,我国新发展格局正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转型升级,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新的一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又将出台哪些举措,助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呢?在岁末年初,《中国测绘》记者采访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李维森会长,邀请他为行业解疑答惑。
李维森:10年来,中国地理信息人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披荆斩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执着奋勇前行,托举出一个气势如虹的产业。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技术水平飞速跃升,应用服务广泛深入,产业基础日益坚实,自主创新成果丰硕,国际影响显著增强……这10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在这几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格外突出。
第一,产业加速转型升级,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10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应用领域广泛深入,产业加速转型升级,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50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524亿元,近10年复合增长率为17.5%。我国地理信息企业数量从2011年的2万余家增加到2021年的16.4万家,数量翻了三番。从业人员数量从10年前的不足40万,至2021年超过398万人,产业吸纳就业人员作用明显。地理信息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一大批领军企业脱颖而出,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发布的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榜单显示:2016年,百强企业入围门槛是6043万元;2022年,已达1.51亿元,门槛提高了1.5倍。2016年,百强企业营收总额231.5亿元;2022年,增长到525.8亿元,数据翻了一番。地理信息中小企业也创新活跃、活力满满。民营经济成为产业主力军,在多个细分领域表现突出。
第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10年来,地理信息技术不断融合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自主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国产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地理信息应用领域广泛深入,全面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安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数字经济新的增长极。
从跨界融合到社会化服务,地理信息成果应用不断深入扩展,各行各业充分受益于地理信息的发展红利,已成为中国产业变革、经济转型的澎湃动力之一。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孕育出大量新业态、新模式。在万亿级的网络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背后,都有基于位置服务的重要支持。地理信息及其技术,使城市更智慧,使人们生活更美好便捷。
第三,产业基础日益坚实,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10年来,北斗系统大规模应用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全面建成,国产高分辨率影像数据获取实现零的突破,地理信息教育蓬勃发展,为产业不断输出发展动力。
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目前,北斗系统在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国产卫星遥感数据获取能力显著提高。十年前,高分影像需要从国外购买。目前,仅自然资源部作为牵头主用户的国产在轨卫星就达到了25颗。
截至2022年6月,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在轨工作卫星数量超过200颗。其中,商业遥感卫星超过150颗,发展势头强劲。遥感卫星地面系统进一步完善,基本具备卫星遥感数据全球接收、快速处理与业务化服务能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更加丰富,功能服务不断增强。商业化位置服务平台发展迅速,海量数据助力海量应用。
第四,国际市场不断拓展,产业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10年来,地理信息产业在时代坐标中校准前进方向,在广阔天地腾跃纵横,不断走向世界舞台,发出地理信息强音。
“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为我国地理信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地理信息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境外市场多元布局,不断打响中国品牌,取得了较好成绩。政产学研各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形成合力助力产业迈向国际大舞台,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记者: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请您谈谈,这给地理信息产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指导意义?
李维森: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之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研判了国内国际大局大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确定了航向、提供了遵循。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推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我们地理信息产业的贡献。
会议精神对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特别在这些方面意义更为重大:
一要引导地理信息产业各界坚定发展信心,提振发展信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二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创新消费场景。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抓住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三要科技自立自强,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
四是有了“两个毫不动摇”这颗“定心丸”,民营企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会议提到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尊重市场规律,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您认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还有哪些不足和短板?
李维森:目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继续扩大。2021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增速达9.2%,总产值达到7524亿元,规模继续扩大,展现出很强的发展韧性。截至2021年末,从业单位超过16.4万家,同比增长18.5%;从业人员近400万人。截至2022年6月,主营业务包括地理信息及相关业务的上市企业6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2家。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型企业“头部效应”继续扩大,中小企业呈现较强活力,民营经济表现突出,上市挂牌企业引领作用显著,境外市场多元布局不断拓展。
2022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2021年度营收总额同比增长15.5%,百强企业入选门槛超过1.51亿元。100家2022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活力中小企业2021年度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3%,地理信息业务营收总额同比增长18.5%。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4922家企业中,有91家地理信息企业;三批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名单共1984家企业中,有48家地理信息企业。2022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65%;2022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活力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81%;2022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成长性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80%;在198家地理信息上市挂牌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86.4%。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导航定位芯片与板卡、商业遥感卫星、测绘仪器、导航软件、互联网地图等领域,民营企业表现突出,基本占据主导位置。
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北斗系统性能不断提升,基准站网全方位覆盖,遥感卫星资源更加丰富,商业遥感卫星发展势头迅猛,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更加丰富,商业化位置服务发展迅速,新型基础测绘试点加速推进,地理信息教育蓬勃发展。科技成果竞相涌现,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60家地理信息上市企业2021年研发投入总额137.7亿元,平均每家为2.3亿元,同比增长17.4%。2022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2021年研发投入总额73.7亿元,同比增长19.3%。地理信息技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在新技术的赋能下,地理信息产品形式不断发生新变化,并催生新应用、新业态。
当前,地理信息企业、产业和市场环境也面临多重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数据开放共享不足,开发利用潜力待挖掘;产学研深度融合不够,创新体系亟待完善;多样化应用亟待拓展,商业模式尚需探索;拖欠账款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同质化与低价竞争,转型升级困局待破题;国际市场开拓难度加大,面临多重阻力困境;新冠肺炎疫情多重冲击,波及面广影响较大。
记者:您认为,地理信息产业该如何不断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维森:地理信息产业是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的高技术服务业。科技创新是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地理信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本。要不断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重点需要在这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由于缺乏有效模式和机制,科研院所、高校的科研成果更重视发文章、评奖和用于横向项目,而主动找企业合作、进行产业化的意愿较低。我国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科研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建立以问题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合作模式,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共享和成果收益分配机制,才能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研发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破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题。
二是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在科技创新中,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主要负责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考核指标是学术论文;而企业主要负责面向市场需求的应用研究,主要考核指标是新技术、新产品及其创造的经济效益。让有实力的企业更多地参与国家和各部门的科技创新项目,特别是更多地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与宏观决策,可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
三是强化资本在科技创新中的驱动作用。创新驱动需要综合生态体系的保障。从政策服务到金融服务,从人才队伍建设到知识产权保护,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各个层次的协同并进,需要多个杠杆的支撑,产业创新才能真正形成体系,良性运转。其中,资本作为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作用愈发凸显,成为最有力的杠杆之一。资本链与创新链有效融合发展,可以推动创新成果不断得到市场验证,推动创新企业持续快速成长。
记者: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新的一年,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
李维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面临这些重要机遇。
一是“十四五”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广泛前景。在国家和地方的“十四五”规划中,大量国家战略、重大工程都为地理信息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市场。自然资源部作为地理信息产业的行业主管部门,明确“十四五”时期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将紧紧围绕“两支撑、一提升”工作定位,全面强化地理信息监管,深入推进地理信息服务,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中,各类地理信息技术都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庞大的市场机会。
二是深度融入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潜力不断提升。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导航定位、地理信息、测绘遥感等技术服务属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数字经济的大量应用场景都离不开地理信息及其技术作为重要支撑。地理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数字经济最抢眼的核心产业之一,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数字中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战略引领着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从需求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地理信息及其相关技术应用在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支撑性作用。
三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与地信技术不断融合,相互赋能,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产业化发展,为地信产品技术与应用服务变革带来新的机遇,催生更大市场。在新技术的赋能下,地理信息产品形式不断发生新变化,并催生新应用、新业态。
四是各国加大建设投入,国际市场潜力巨大。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均高度重视地理信息产业,纷纷出台战略规划,加大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采取各种举措,促进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据外媒估算,预计到2025年,全球地理信息市场规模将达到6810亿美元。技术创新、各行业工作流程整合及业务流程优化带来的空间分析需求增加等都是当前国际市场增长的驱动因素。2025年之后全球地理信息市场规模增速还将加快,促进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投资增加、关键公共政策改革、产业促进战略出台、数字孪生和元宇宙等技术创新。
记者: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新的一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将有哪些规划和布局,助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维森:10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取得了非凡成绩。3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衰退等巨大挑战,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人员迎难而上,仍然交出了一份份难能可贵的很好的成绩单。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奋斗者的脚步永远向前。新的一年,既有重重挑战,又有诸多机遇,唯有坚定信心、激流勇进、稳步前行,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按下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键。
新的一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2023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自然资源部、民政部的指导下,以服务企业、壮大产业为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充分发挥扎根行业、引领行业、贴近企业、辅助政府、凝聚合力的优势,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为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作出更大贡献。重点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全面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和协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协会保证政治方向、团结凝聚群众、推动产业发展、建设组织文化、服务人才成长、加强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保障作用。持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大力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二是加强行业引领,做好产业调查研究,助力政府营造产业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政府科学决策、行业管理和促进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主动提供服务支持,有效发挥政府参谋助手的积极作用。广泛深入开展产业和企业调研,及时反映诉求、助企纾困解难。提高产业研究深度广度,整合资源强化优势,着力提高年度产业发展报告和蓝皮书质量。继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展示产业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做好政策宣贯,宣传企业典型,提振发展信心。
三是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和平台优势,搭建更多优质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链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办好2023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不断提升产业大会品牌、服务和内容。充分发挥工委会作用,加强管理,促进品牌工委会、工委会品牌活动的建设。扎实推进地理信息产业产学研融合创新基地建设。办好地信产业大讲堂和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国家级协会作用,加强对省级协会工作的指导支持与交流合作。
四是提供更多优质专业服务。高质量开展奖励排名工作,强化标杆创新引领作用。继续做好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奖等的提名推荐工作。大力推动团体标准建设,加强推广应用与宣传。继续培育发展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考培体系,开展相关专业职业技能教育、软件评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