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水下无人机如何成功搜救水下长城失踪潜水员
测绘网讯 9月6日,两名顶尖潜水员徐海燕和孙昊在河北唐山潘家口水库进行水下长城探索时失踪。17日下午5时许,失踪11天的潜水员孙昊在水下62.1米深处被发现,次日上午10时许,失踪潜水员徐海燕在水下63.2米处被发现,两人确认遇难。水下无人机可以用于水产养殖监测、水库大坝巡检、科考探索、水下摄影、海岛旅游等领域
南方都市报了解到,在此次搜救中,水下机器人也参与协助搜寻失踪的潜航员,并协助搜救人员成功发现失踪潜水员。
水下机器人如何进行搜救?
提供水下机器人之一的上海遨拓深水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建华告诉南方都市报-解码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水下部分,也就是水下机器人的本体,包括推进器、摄像头、声呐系统、照明系统等;二是水上部分,上端电源、控制电脑通过脐带缆与水下机器人相连接,为其提供动力电源、传输推进信号等,水下采集的信号也通过缆传输回岸边。这次搜救中,水下机器人携带了300米长的脐带缆,足够在定位水域进行搜寻。
另一个提供水下机器人的公司,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工程师王同告诉南方都市报-解码无人机,他们主要使用水下机器人搭配图像声呐方式进行搜索,我们3个人带了两台我们公司的江豚IV水下机器人,到潜水员预定出水的水域进行搜索。
但是由于水下机器人用摄像头只能看到3-4米的视距,因此需要用声呐配合。而且该水域水下建筑物多,水下能见度较低,还有大量当地渔民布设的正在使用或已遗弃的渔网、网箱,这些都会被声呐判定为疑似物,增加了搜索难度。
据了解,两家公司的水下机器人都遭遇了被渔网挂住,无法动弹,需要专业潜水员下去解开才能继续运行的情况。
钱建华也表示,在这次搜救中,声呐系统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光线折射等原因,水下机器人在自然水域中的可视距离有限,最远也只能看清4-5米远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声呐系统作用更明显,可以通过发射声波,声波遇到障碍物传回信号给接收装置,通过所花费的时间可以换算出障碍物的距离。同时,接收信号后会生成类似医院B超一样的图像供岸上工作人员进行分析。以这次水下机器人使用的声呐系统为例,作用距离达到100米,其中40米范围内信号传输效果都比较好。
机器人是否可以代替人类进行水下测绘?
钱建华表示,目前水下机器人除了搜救外还有许多用途,包括打捞、水下作业、水下切割、水下焊接、海生物清理等等。
既然水下机器人有这么多的功能,还能及时传递前方信号。是否可以代替真人进行水下测绘呢?
对此,钱建华表示是有可能的。他解释道,在深水区域,人类无法下潜过深,这时水下机器人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次,在浅水区域,机器也可以替代真人完成80%多的工作。但他也指出,机器下水和人下水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比如真人由于双手更加灵活,便于处理一些更细节性的工作。
事实上,水下机器人搜救的前提和核心就是要先定位,在定位点周围进行搜索才不至于“大海捞针”。
钱建华说,以这次的搜救为例,在水下机器人下水之前,工作人员带着设备去现场定位了3个直径100米的区域,定位后2个水下机器人花费了1天时间就找到了失踪的潜航员。
据了解,目前水下机器人多是公司购买,如水下工程、水下检测、打捞、海上养殖这方面的公司或团队。(测绘网 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