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hui360.com 为测绘行业提供360度全方位服务
  • 首页 > 测绘新闻 > 无人机

    无人机创业 站在风口就能起飞?

    2018-11-26 09:32:15 来源: 宇辰网
    聊聊
    近年来,在无人机千亿市场的诱惑下,众多创业者看中了无人机的前(钱)途,前赴后继的加入了无人机创业大军。然而在这火热的背后,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部分企业没能迎来胜利的曙光,倒在了现实面前;还有很多企业急需融资来支撑企业的发展。
     
    站在风口上也未必飞得起来
     
    当下,无人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领域已成为相关行业新老厂商、大小企业抢夺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无人机市场也成了香饽饽,使得无人机企业数量逐年剧增,纷纷想要站在风口上飞起来。
     
    宇辰网记者在启信宝输入“无人机”后显示,截至11月13日,以无人机为企业名称注册公司的有1448家,以无人机为相关经营范围的则有5000+条以上的相关结果。而在五年内注销的企业则有765家。由此可见,无人机企业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消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院长王英勋表示,无人机蓬勃发展的原因是无人机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并且多数都是小微企业入局。但是市场上项目少,企业却很多,因此有些项目会引来十几家甚至几十家竞标,因为竞争者数量太多,在竞标时企业会争相降低价格希望中标,这就导致了就算中标利润也很薄弱,中标的企业也无法靠这些利润生存下去,可能也只是刚好够员工工资的开销。行业里的小企业经营状况十分堪忧。
     
    不仅小企业如此,部分中型企业也是经营较为困难。2018年8月,新三板企业广东莱盛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因公司经营不善,现仍拖欠全厂员工5月份部分及6、7、8月份工资,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各股东充分考虑,现正式向全体员工公告:广东莱盛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已无能力支付以上拖欠员工的工资,并决定正式放弃经营。这纸公告宣告了这个无人机企业的破产。
     
    据该公司介绍,2105年莱盛隆成立植保无人机项目事业部,项目部在广东莱盛隆创业园、河南省南阳市、黑龙江哈尔滨市分别设有现代化厂房,面积达12000多平方米,装机生产线十条,月生产量高达500多架,年产值3亿余元。
     
    记者通过公开资料了解到,莱盛隆原本是一家集手机配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为了赶上无人机的“风口”,在登陆资本市场后,成立无人机事业部,2017年还成立了无人机学院,并挺入耕耘与植保领域。莱盛隆在东北当地的名气很大,几乎接触植保的都知道这个厂家,有些地方的代理商门店数量可以与极飞、大疆抗衡。然而好景不长,外部被无人机龙头大疆和极飞从价格、性能方面实力碾压,内部由于机器自身的问题以及外购某飞控厂家的飞控有问题,导致产品问题不断,最终导致公司经营困难。
     
    业内人士表示,无人机行业的某些应用领域几乎不存在门槛,吸引了像莱盛隆这样半路出家的企业和创业公司。无人机龙头企业都有强大的资本撑腰,研发队伍也是一般团队无法比拟的,而这些中小企业资金有限,成本也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算站在无人机的风口上,也不一定能够飞起来,很有可能刚想站立却被飓风刮走。
     
    资金紧张是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曾表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据宇辰网记者了解,因为融资不顺、产品不过关导致无人机企业倒闭的不在少数,比如2017年备受关注的斯凯智倒闭,其前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无人机生产成本本来就很高,加上产品不良率比较高,技术上不达标,很难卖得出去。谈融资谈了大半年,最终也没有结果。”
     
    有业内人士告诉宇辰网记者,根据个人体会,一般来说从国外回来的“海龟”获得融资的成功率更高一些,如果是普通大学毕业生创业,找融资是很难的,投资人一般不会相信。
     
    浙江安浮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吴极对宇辰网记者表示,“安浮主要研发AFO飞机,它是一种新型双旋翼直升飞机(外型如传说中的UFO),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都比较低,具有全自动飞行性能。主要应用于货物物流和载人飞行(代替轿车的交通工具)。目前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找到意向性客户,但是目前公司资金比较紧张,员工数量有限,每个环节都需要省着钱用,因此发展特别缓慢,各个进度都放慢了。”
     
    “公司想要融资,可是太难。我们通过网络融资平台对外发布融资信息,接到不少投资公司的电话,应邀到对方公司接洽,当时双方谈的都很好。接下来投资公司负责人来我们公司进行考察,所有费用都有我司承担,也对我司表示考察结果比较满意,要求我们去签投资合同。但同时也提出了各种要求,比如要求支付评估费、律师费,以及通过他们指定的第三方公司做资金使用计划书、评估报告等等。我们公司本来资金就很紧张,为了寻找融资,痛心花费不少费用,但却完全看不到对方的诚意,无奈只能放弃。”吴极继续说道,“当然,我们也接触过一些正规的投资公司,他们的态度是如果政府投资了,他们就跟投。”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想让政府投资也比较难,政府需要保证资金安全性,因此政府要看到有投资公司对企业投资之后,政府才会跟投。而部分正规投资公司也是这样的态度,必须要政府投资,他们才会跟投。这样对企业来说,想要拿到融资简直是难上加难。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无人机企业CEO也对宇辰网记者表达了另外一种观点,“我们公司也很希望有靠谱的投资公司来进行投资,但是现在无人机中小企业融资确实很难。因为有很多资本不太看好无人机行业的未来,认为巨头已经形成,中小企业难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且也认为无人机的热潮已经过去,不是很好的投资项目。”
     
    作为资本方,松禾远望投资总监徐开勇曾表示,“(无人机企业)融资当然难了,现在进入门槛太低了,两三个自动化研究生就能通过开源代码搞出来。”
     
    一时的困难不代表没有机会
     
    在吴极看来,公司有清华大学、航天集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专家做技术顾问,技术力量雄厚,产品方案也成熟,已经在测试验证机。目前非常需要当地政府的产业扶持基金,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够帮助公司渡过难关。而融资难会使项目不能按计划开展,也会消磨各方的意志并失去最佳发展机遇。
     
    当记者问到,如果拿到融资的钱,要怎么利用时,吴极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融资成功后,公司会扩充团队。之前因为人力成本太高,员工人数有限。也会制造出外径约5米的商品化样机,做好各种性能测试并交给物流公司试用。
     
    一位资深无人机企业负责人也对宇辰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无人机真正要做好,不容易。我们公司刚开始也是到处找融资,处处碰壁,不顺利。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自力更生做到现在,也淡然了。现在想想,还是需要靠实力把公司做强做大,这样投资的人主动会找上门的。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们也希望有融资机会,毕竟这样会使公司有更多的资金在各个方面进行提升。此外,我觉得目前大部分无人机企业都分散在全国各地,缺少密切频繁的交流。和我们有合作的厂家,都分散在距离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很多事情是需要当面交流才会比较清晰,因此沟通起来成本很高。”
     
    业内人士表示,无人机企业一时的风光不代表永远安全,一时的困难也不代表没有凤凰涅槃的机会。宇辰网记者认为,一个企业首先要创造在行业里具有创新和可竞争力的产品,这样才不会错过快速发展的环境。无人机产业也需要经过市场的磨砺和考验。在浪潮褪去后,真正留下的才是踏实干活的。同时,也希望真正有实力的创业型公司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扶持,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黑科技的产品。

      声明①: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cehui8@qq.com

      声明②:中测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