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测地形二队攻坚全国土地调查任务
这是一个团结拼搏、不畏艰难、开拓创新、厚德诚信的战斗集体。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任务中,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二地形测量队完成西藏自治区39个县,调查总面积30.31万平方公里,涉及图幅1:1万2857幅,1:5万有图区274幅,1:5万无图区264幅;完成陕西省四市六县一区,面积达19409平方公里。其中西藏自治区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项目荣获200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陕西省洋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获2011年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优秀工程奖。2014年12月,该队荣获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联合授予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高度重视 精密组织
国测地形二队领导高度重视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成立国土调查办公室,专项负责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等工作,下设技术总体组、质量控制组、资料成果组、安全生产小组等,分别从项目设计、技术指导、重大技术问题解决、质量控制与监督、进度检查及成果资料验收归档等方面开展工作,有效精简了工作环节,降低了工作难度,确保了调查工作的有序开展。由于西藏自治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与内地各省市二调工作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为了抢时间、抓质量,按时完成野外调查任务,大队把西藏二调工作列为本单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大队长带队深入测区第一线与作业人员一起加班加点,同吃同住70多天。同时,组织安排内业人员进藏开展作业,为保证进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 优质高效
西藏土地种类复杂多样,几乎涵盖了内地所有的地类,同时各地区地理特征明显,难易程度和复杂程度差异大,技术尺度控制难以掌握。有鉴于此,大队采取了“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通过试点积累了经验,找出了不足,为做好西藏第二次土地调查争取了时间,奠定基础。
调查中大队坚持科技自主创新,探索土地调查的新路子。他们创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样本的作业方法,科学有效组织实施,保障土地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正确性。编制《西藏典型地类样本判读手册》,为今后西藏自治区土地地类研究、变更调查与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大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历时3个多月,自主开发了适合西藏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项目的内业矢量化专业软件,充分考虑了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的特点和西藏自治区地类的特殊性,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确保生产数据一次入库。同时,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和技术创新应用,确保提供优良的测绘成果。
有机结合 保障完善
在调查工作实施方面,紧密结合西部测图工程。2008年5月,国测地形二队进驻西藏,西部测图区域外业调查工作全面展开,完成了西部测图区域近30万平方公里的外业调查工作。土地调查项目与西部测图工程的有机结合,在数据共享、设备共享的前提下,节约资源,节省资金、人力和物力,实现了一次外业完成两项工程。
在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大队生产职能部门和作业中队针对所在测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气候和道路等不同特点,制定车辆、仪器、劳动防护等装备投入配置计划以及有效的测区安全生产应急预防措施。作业人员安全责任明确,制度检查执行到位,为在数十次深入险恶作业环境中安全完成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统筹兼顾 协调配合
由于自然条件等的限制,调查工作存在很大困难。大队精心部署、统筹安排,重视作业队伍与各地市调查办的工作衔接,形成了区、地、县联动的工作机制。
作业队伍都是先与各地市土地调查办联系,再到各县(市、区)土地调查办报到。各级调查办积极配合,提供相关资料,并做好地类认定等工作。1:1万调查工作中,各市区县调查办、乡镇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到现场与调查人员确认地类类型,尤其是对于重点地类逐图斑实地调查。西藏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与各级政府及其土地调查办公室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密不可分。陕西省调查工作也与各市县区国土、交通、水利、民政、林业等部门积极沟通配合,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攻坚克难 能打硬仗
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更好地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夯实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基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西藏地区的测量队员面对艰苦的环境和交通制约等困难,不讲条件、勇挑重担。在任务艰巨、地区状况复杂的情况下深入到各县、乡、村开展工作。在翻越唐古拉山口和昆仑山口时,几乎人人出现了高原反应。呼吸困难、头痛、流鼻血的症状在作业队员中很普遍,可大家依旧坚持工作。在昌都地区,大家经常在横断山脉的深沟峡谷中穿行奔波,在一个乡镇了解完情况,签字确认后,又奔赴另外一个乡镇。那段时间,小组外调返回驻地,经常天已黑,但大家谁也没有撂挑子。队员们这种讲政治、顾大局、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完成调查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历时四年,国测地形二队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凭借科学的发展理念、领先的测绘技术、优良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测绘服务意识,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