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绘制共和国地图 我们把测绘尖兵送上世界屋脊
测绘网讯 1972年3月初,武汉军区测绘大队接到中央军委命令,要求限期完成对西藏的测绘任务。同时,总后青藏兵站部则把运送测绘大队的重任下达给了我们汽车35团四营十三连。
我们的任务是要把测绘尖兵安全准时地送达海拔6300米的“生命禁区”。
“只有完成藏北髙原的测绘任务才能绘制人民共和国完整的新版地图。”在全连战前动员时,这句话激起了大家的斗志,官兵们纷纷表示,为早日绘制完成新中国的地图,我们要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团参谋长任广元和副营长庞明坤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全连很快展开车辆彻底检修,最终选定车况良好的35台汽车,配齐配强了正副驾驶员,由连队得力干部组织任务实施。经过缜密分析车队在无兵站、无公路、无人烟的藏北高原连续行驶十多天可能发生的种种不测,连队对所需物资作了充分准备,并安排营车管助理员何万红和全团唯一的解放-30绞盘车修理班担任收尾保障。
3月6日那天,35辆解放牌车浩浩荡荡地从格尔木驻地出发,到西宁拉上测绘大队人员和物资器材,开始了数千公里的艰难征途。
前九天里,车队尚能井然有序地行驶在青藏公路上。第十天,连队从西藏境内的安多兵站出发,便开始逐渐远离公路。据测绘大队陈参谋长介绍:安多兵站距目的地改则县约有900公里,这段遥远的路程没有公路,只能依靠指北针、望远镜计算经纬度驾车前行。第一天车队只行驶了100多公里,找了个有饮用水的地方安营扎寨。由于高原缺氧,自带木柴火苗不旺。连长马茂英、指导员贾维本从各班收集了三个喷灯,加满汽油,从三个方向对着行军锅喷射火焰做饭,这是全连的第一次野炊。因缺氧沸点低,没有高压锅,大家只能把面条煮成面糊糊,可能因为实在太饿,大家仍感到十分可口。
次日,车队刚刚行驶一个小时左右,打头的探路车亳无预兆地陷入了泥潭,心急的驾驶员想把车倒出来,不料反而陷得更深,前后轮胎眼看就要被淹没了。这时大绞盘车把绞盘钢丝绳放开,挂住探路车的后拖车钩,可非但没把探路车从泥潭里拉出来,绞盘车也开始往下陷。连长急忙命绞盘车松开绞盘绳,倒后十几米。按照当时的情况,如果大绞盘车也不幸陷入沼泽地,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救出探路车,车队立马召开“诸葛亮会”。大家商量决定用三台满载物资的重车停在硬地上,再用三根钢丝绳把三台重车与绞盘车的拖车钩相连接,牢牢拖住绞盘车,然后把绞盘钢丝绳全部放开,挂上泥潭中探路车的后拖车钩。同时排长葛炳信、班长査士超等党员骨干20多人主动跳进泥潭推车,由连长吹哨指挥,把所有力量拧成一股劲。由于严重缺氧,汽车发动机马力明显降低,而且干部、战士都感觉呼吸困难,全身乏力,连拖车绳也拿不动,推车的工作只能推一会儿歇一会儿,时断时续。这时,又一批战士主动跳下泥潭替换,让前一批人员平躺在枯黄的草地上休息一会儿,以恢复体力。
当探路车从泥潭中被拖出时,大家犹如英雄打死拦路虎一样喜悦。这时已是中午12点,车队避开沼泽地,绕山边硬地继续前行。
依靠指北针定向,车队继续艰难行驶。第十三天,雨雪交加,当车辆途经一段约400米长的陡坡时,车轮在黄黄的草地上一个劲地打滑,难以前进,绞盘车也无法将车拖上陡坡。雨雪越下越大,如果不及时把车开上山,车队可能被困死在山沟里。
总指挥马上召集技术骨干研究对策。最后决定组织全连干部、战士和测绘队的同志以排为单位,用3根30米长的拔河粗麻绳,通过人力把车拉上山。指导员再作战斗动员:“下定决心,不怕缺氧,奋力拼搏,拉车上山。”连长吹哨指挥,由汽车马力和前拉后推的人力组成坚强合力。
“前进!停车!前进!停车……”在这段400米的陡坡上,走走停停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当第一台车被拉到山顶时,战友们个个气喘吁吁,尽管累得跌坐在地上,可大家脸上露出的是胜利的微笑。当第31台车开始爬坡时,天色已黑,汽车大灯照亮了陡坡上“背纤”的脚步。当全连车辆全部到达山顶时,已是深夜,官兵们已经极度疲劳,但仍有人坚持站岗放哨,严防小股土匪和野兽袭扰。
车队又行驶了整整四个昼夜,历经艰难险阻,终于把测绘大队和物资器材安全无损的提前送到了目的地——藏北的改则县,为精确测定国界、地形、地貌,以及绘制完整的新中国地图创造了条件。我们离别时陈参谋长说:“连队同志所做的一切,使命崇高,为共和国地图增添了鲜艳色彩。”(胡政生,曾任总后青藏兵站部汽车35团四营教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