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工程六成武汉造
有近20家企业参与设计和建设 率先提出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
今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的大桥堪称世界超级工程,它将珠海、香港、澳门紧密相连,三地建立起快捷公路网,从香港驱车到珠海只需半小时,粤港澳一小时生活经济圈加速融合。
超级工程的背后少不了武汉力量。本报记者获悉,武汉有近20家企业参与了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和建设,整个工程六成武汉造。中铁大桥局、中铁大桥院、中交二航局、武船集团、中建三局、铁四院等“建桥国家队”都参与其中。
中铁大桥院
设计九洲航道桥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横亘在伶仃洋海面上的桥梁,包括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九洲航道桥三座通航斜拉桥以及非通航孔桥。
其中,主塔为“风帆”造型的九洲航道桥的设计出自中铁大桥院之手。该院承担了九洲航道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珠澳口岸连接桥及口岸互通立交的勘察设计,以及主体工程测量控制中心及岛隧工程施工监理任务。
港珠澳大桥在国内率先提出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设计理念领先世界。就在今年9月16日,港珠澳大桥成功抵抗住了台风“山竹”到达桥位时的16级风速,安然无恙。中铁大桥院设计团队综合考虑了能抗16级超强台风、风暴潮、8级强震、船舶撞击、海水腐蚀等问题,以及对中华白海豚的保护,用一年多时间完成桥梁主体结构设计,并花3个多月时间对景观设计进行优化。
中铁大桥局
建设港珠澳大桥
海上桥梁段三分之一
中铁大桥局承担了九洲航道桥、非通航孔桥及珠澳口岸连接桥、暗桥、互通立交等的建设,占港珠澳大桥海上桥梁段建设全长的三分之一。九洲航道桥率先贯通,该桥桥塔安装采用整体竖转提升方案,属中国首创,填补国内空白。大桥局自主研发的3000吨运架一体船“天一号”及2500吨级的“小天鹅号”在海上架梁施工中大显身手。同时,大桥局为保证大桥120岁使用寿命,在海浪较大的承台墩身首次采用不锈钢钢筋,承台墩身表面喷涂上防腐材料,钢主塔内部安装了除湿机。
中铁大桥局项目经理谭国顺表示,承台、墩身在工厂里一次性预制,这是世界首次;将几千吨的大型承台墩身一起吊装,埋入海床下,并与桩基精确对接,也是世界首次。承台墩身安装垂直度偏差要求控制在1/3000之内,而以前的桥梁建设允许1/100;平面偏移小于1厘米。“远远高出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桥梁施工标准。”
中交二航局
承担总长近一半的
海底沉管预制
中交二航局参与了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及香港接线高架桥工程施工,承担了总长近一半的沉管预制,使用钢筋量相当于埃菲尔铁塔。该隧道建好后成为双向六车道的公路隧道,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是世界上埋深最深、规模最大、单节管道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武船重工
精心打造3000吨
巨型“海豚塔”
武船重工承担了长7.154公里的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及非通航孔桥钢箱梁制造安装任务,包括非通航孔桥、江海直达航道桥钢箱梁和钢索塔的制造。
大桥主体工程共有七座桥塔,其中包括三座“海豚塔”,由武船重工精心打造的巨型“海豚塔”重达3000吨,高度是白海豚体长的40倍。海豚塔从设计、制造到滚装上船、180°翻身、起吊、空中竖转、横移就位与栓装,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据武船集团介绍,将“海豚塔”在中山基地制成后,他们采用512个车轮的集控组合模块车将106米长、2600吨重的海豚形钢索塔滚装上船,为世界首创。
铁四院监理公司
承担全线桥梁工程
最复杂标段监理
由铁四院监理公司牵头组成的联合体,承担了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15.824公里长深水区施工监理,包括两个深水区非通航孔桥、两个通航孔桥(青州航道桥与江海直达船航道桥)等工程,是全线桥梁工程最复杂的施工监理标段。
记者韩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