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 全国首个世界级智慧城市群呼之欲出
文 | 郑伟彬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纲要》分为十一个章节,涵盖了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发展目标等宏观部分,也确定了创新合作、基建体系、产业融合等微观方向,对大湾区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
不仅如此,此次《纲要》还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在国务院已印发的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包括关中平原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均明确了智慧城市群的整体协同建设与推进。
那么粤港澳大湾区与这两个城市群的智慧城市群建设有何不同?
首先,从定位上,粤港澳大湾区将被打造成世界级的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在人口、面积、GDP增速、港口货柜吞吐量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在GDP规模、机场旅客吞吐量、世界100强大学等方面与世界三大湾区等量齐观;此外,从《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定位,则不难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是日本东京湾区(产业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科研湾区)和纽约湾区(金融湾区)三大湾区的集合体。
图 1:粤港澳大湾区的功能定位
换句话说,粤港澳大湾区将可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湾区经济体”,也将会是首个湾区智慧城市群。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在智慧城市群建设方面,将具备以下其他方面的优势。
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在2019年1月发布的《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潜力研究报告》中就发现,在纳入评测的几个城市群中,珠三角城市群的智慧城市发展潜力综合得分最高。(如图2)更何况加入香港、澳门两个国际城市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潜力更不可小觑。根据罗兰贝格数据显示,在全球87个主要城市中,香港的智慧城市化排名第11。
图 2:在新京报《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潜力研究报告》中各城市群的综合得分
整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自规划起,就为智慧城市群的建设打造基础。比如在政策上,2005年粤港澳信息化合作专责小组便已成立,截至目前,已召开了十三次相关会议,在通关便利、电子签名证书互认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而这些方面也是此次《纲要》中重点强调发展的领域。
同时,广州又是全国首个设立大数据管理局的城市,香港则在2017年就已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涉及接近20个计划,包括建设数码个人身份(eID)、智慧灯柱及政府云端与大数据分析平台等。
图3:在新京报《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潜力研究报告》中五大城市群在不同维度上的得分对比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珠三角地区的9个城市均在广东省内,因此政策规划等一直处于统一的政策指导之下。因此相较于诸如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来说,信息数据的互通互联性等方面更好。而与香港、澳门的信息化融合,则早已在进行之中。换句话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早在《纲要》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
除了政策层面上的各种支持措施外,人口规模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全国范围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从既有的人口规模,还是人口流入情况上看,都位列前茅。自2017年开始,国内部分城市开启了人才争夺大战,纷纷出台各种政策吸引人才落户。在此趋势之下,深圳、广州等大湾区城市也不断调整人才政策。从《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潜力研究报告》中的结果看,深圳、广州在吸引人才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预计各类高端人才将不断聚集于此,为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丰富的人力资源。
图 4:2016-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常住人口及增速
结合世界其他大湾区的发展经验,尤其是旧金山湾区的建设经验上看,高科技企业的云集与迅猛发展将带动整体创新、科技实力,进而提升其整体实力。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腾讯、华为、中国平安(65.790, 0.11,0.17%)、招商银行(30.240, 0.36, 1.20%)等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于科技和金融领域。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大湾区的初创企业众多,其中不乏各个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根据国信证券(9.740, 0.15, 1.56%)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白皮书》(2018)显示,大湾区内目前共有35家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潜力巨大。
在金融、资金方面,深圳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两所交易所的同时存在,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这在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城市群中,也是少有的情况。尤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金融市场高度发达,为科创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进而也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已然具备一定基础。
当然,智慧城市群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技术上、基础设施上的智能化、智慧化,同时也涵盖了文化、观念、生态环境等多层面的智慧化。2017年7月国家发改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就确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目标。而粤港澳大湾区多年来的交通网络建设,将使未来湾区城市间或可实现1小时通达的目标。这些都有助于大湾区内的人、物的流通,进而带动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变化与进步。
总而言之,不管是从智慧城市的技术视角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了相当好的技术基础,实现城市里与城市间的全面泛在化互联与感知,还是从智慧城市的社会化视角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多年来的协同与相近的文化氛围、开放创新环境,这些都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实现以人为本,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群。
郑伟彬(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