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编制《国家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图集》
测绘网讯 12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28日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该所科学家编制的《国家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图集》已正式出版,将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支持。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地面覆盖、大气、海洋和近地表状况等。遥感监测技术是通过航空或卫星等收集环境的电磁波信息对远离的环境目标进行监测识别环境质量状况的技术,它是一种先进的环境信息获取技术,在获取大面积同步和动态环境信息方面“快”而“全”,是其他检测手段无法比拟和完成的。
中国“十一五”规划时首次提出“主体功能区规划”这一概念。《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
遥感技术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动态监测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人居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究团队从2006年开始开展系列工作,历经10年时间编制出《国家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图集》。
图集主编、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周艺介绍,图集里包括6个图组,分别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及指标、国家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国家优化开发区——京津冀地区遥感监测、国家重点开发区——中原经济区遥感监测、国家限制开发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遥感监测图、国家禁止开发区——太湖风景名胜区遥感监测。
周艺说,通过图集,可以掌握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状况和空间变化信息,“既把遥感技术应用到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各方面,反过来也可以进一步深化遥感技术应用层次”。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担任了图集编纂委员会科学顾问。他表示,后续研究团队在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中,将为建设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