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北斗导航 怎能没有“中国芯”
2018-05-31 09:58:34 来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缺芯”,对迈向高端的中国制造来说,是绕不过去、必须攻克的难关。中国航天人在重大航天工程的建设中,始终努力研制、使用自主可控的芯片,提高航天产品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
在5月23日至25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单位展示了一系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新产品,其中就包括新型宇航级芯片;与此同时,还牵头开展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在卫星导航系统民用服务与监测评估等领域合作的会谈,取得了重要成果。
让“中国星”用“中国芯”接收导航信号
年会上,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发布了两款“北斗神器”,一个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款宇航级应用多频多模导航SOC芯片“恒芯”,另一个是国产化设计的“北斗之翼”机载SBAS多模接收机。
“恒芯”是导航解算处理核心芯片,可以兼容接收北斗等四大系统导航信号,能够为卫星提供高精度位置、速度、时间信息,同时也具有图像处理功能。
“恒芯”
要想实现高速运动载体在太空中的定位,就需要有一台设备安装在运动载体上,接收信号进行定位。以前研制的定位装置是一台体积很大功耗很高的设备,而现在“恒芯”做到了把一台设备中的大部分功能集成到一颗小小芯片里,功能强大而又小巧别致,既能实现设备的定位又能扩展实现实时定轨等功能。新一代芯片包含原有芯片架构的全部功能,体积功耗降低60%。
“恒芯”作为配套单机,通过商业卫星星座实现首飞验证。目前,航天恒星导航事业部紧随北斗全球组网建设浪潮投入到新一代导航芯片的研发中,瞄准北斗产业化应用,进一步促进导航芯片的技术革新和更新换代。
“北斗之翼”机载SBAS多模接收机
“北斗之翼”机载SBAS多模接收机是飞机航电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该终端基于北斗系统建设,通过接收导航卫星下传各种定位修正信息,可实现高精度定位功能,满足民航客机在不同飞行阶段所需导航性能的要求,打破了国外机载终端的垄断;其短报文功能,还可协助机场处理突发情况。
航天科技集团九院也在年会上展示了卫星导航应用、卫星导航载荷、北斗地面运控系统、高精度陆基导航系统等四个应用场景,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基带芯片、导航抗干扰产品、多体制高性能卫星导航信号模拟器、多模卫星导航接收机OEM板、多模卫星导航接收机等20多台套卫星导航应用产品。
联手美俄,让北斗导航服务越来越好
在年会期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分别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和阿盟的卫星导航主管部门开展了双边合作会谈,航天科技集团九院作为中美卫星导航合作“民用服务”、中俄卫星导航合作“监测评估”工作组的组长单位,牵头开展了与美国交通部、海岸警卫队,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中央机械制造研究院及阿拉伯海运学院在民用服务与监测评估领域合作的会谈,并取得重要成果。
中美合作方面,双方首次在民用服务合作领域达成共识:双方将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并共同开展针对北斗和GPS的服务性能评估工作,致力于共同为全球北斗和GPS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共同构建一个更为透明的卫星导航系统民用服务体系。
中俄合作方面,在已建成的“中俄卫星导航监测评估服务平台”工作基础上,双方将继续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不断丰富平台的内容,为全球北斗和GLONASS用户提供更为完善的信息支持,进一步提升全球范围科研团体、大众用户和设备制造商对北斗与GLONASS的使用体验。
北斗系统的民用服务和监测评估是系统运行服务阶段的重要工作机制之一,是航天科技集团除北斗系统建设之外,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此领域国际合作的开展将有利于北斗在全球范围基础设施拓展和应用推广工作。
航天科技集团专家还与阿拉伯海运学院举行了会谈,讨论在阿拉伯地区开展北斗/GNSS测试评估技术合作和北斗用户信息服务合作。双方计划在今年10月,沿地中海南部地区联合开展北斗三号用户体验评价,为北斗三号在年底启动初始运行服务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北斗/GNSS信息服务。
作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的主要力量,20多年来,航天科技集团不仅研制出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以100%的成功率完成了导航卫星的发射任务,还在应用产品研制、模式创新上全面发力,推进北斗导航服务国计民生,走进百姓生活,同时在卫星导航系统上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预计到今年年底,航天科技集团将完成约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任务,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也将有望突破3000亿元。预计2020年底,我国建成包括35颗卫星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中测网 史婉婉)
在5月23日至25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单位展示了一系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新产品,其中就包括新型宇航级芯片;与此同时,还牵头开展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在卫星导航系统民用服务与监测评估等领域合作的会谈,取得了重要成果。
让“中国星”用“中国芯”接收导航信号
年会上,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发布了两款“北斗神器”,一个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款宇航级应用多频多模导航SOC芯片“恒芯”,另一个是国产化设计的“北斗之翼”机载SBAS多模接收机。
“恒芯”是导航解算处理核心芯片,可以兼容接收北斗等四大系统导航信号,能够为卫星提供高精度位置、速度、时间信息,同时也具有图像处理功能。
“恒芯”
要想实现高速运动载体在太空中的定位,就需要有一台设备安装在运动载体上,接收信号进行定位。以前研制的定位装置是一台体积很大功耗很高的设备,而现在“恒芯”做到了把一台设备中的大部分功能集成到一颗小小芯片里,功能强大而又小巧别致,既能实现设备的定位又能扩展实现实时定轨等功能。新一代芯片包含原有芯片架构的全部功能,体积功耗降低60%。
“恒芯”作为配套单机,通过商业卫星星座实现首飞验证。目前,航天恒星导航事业部紧随北斗全球组网建设浪潮投入到新一代导航芯片的研发中,瞄准北斗产业化应用,进一步促进导航芯片的技术革新和更新换代。
“北斗之翼”机载SBAS多模接收机
“北斗之翼”机载SBAS多模接收机是飞机航电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该终端基于北斗系统建设,通过接收导航卫星下传各种定位修正信息,可实现高精度定位功能,满足民航客机在不同飞行阶段所需导航性能的要求,打破了国外机载终端的垄断;其短报文功能,还可协助机场处理突发情况。
航天科技集团九院也在年会上展示了卫星导航应用、卫星导航载荷、北斗地面运控系统、高精度陆基导航系统等四个应用场景,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基带芯片、导航抗干扰产品、多体制高性能卫星导航信号模拟器、多模卫星导航接收机OEM板、多模卫星导航接收机等20多台套卫星导航应用产品。
联手美俄,让北斗导航服务越来越好
在年会期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分别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和阿盟的卫星导航主管部门开展了双边合作会谈,航天科技集团九院作为中美卫星导航合作“民用服务”、中俄卫星导航合作“监测评估”工作组的组长单位,牵头开展了与美国交通部、海岸警卫队,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中央机械制造研究院及阿拉伯海运学院在民用服务与监测评估领域合作的会谈,并取得重要成果。
中美合作方面,双方首次在民用服务合作领域达成共识:双方将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并共同开展针对北斗和GPS的服务性能评估工作,致力于共同为全球北斗和GPS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共同构建一个更为透明的卫星导航系统民用服务体系。
中俄合作方面,在已建成的“中俄卫星导航监测评估服务平台”工作基础上,双方将继续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不断丰富平台的内容,为全球北斗和GLONASS用户提供更为完善的信息支持,进一步提升全球范围科研团体、大众用户和设备制造商对北斗与GLONASS的使用体验。
北斗系统的民用服务和监测评估是系统运行服务阶段的重要工作机制之一,是航天科技集团除北斗系统建设之外,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此领域国际合作的开展将有利于北斗在全球范围基础设施拓展和应用推广工作。
航天科技集团专家还与阿拉伯海运学院举行了会谈,讨论在阿拉伯地区开展北斗/GNSS测试评估技术合作和北斗用户信息服务合作。双方计划在今年10月,沿地中海南部地区联合开展北斗三号用户体验评价,为北斗三号在年底启动初始运行服务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北斗/GNSS信息服务。
作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的主要力量,20多年来,航天科技集团不仅研制出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以100%的成功率完成了导航卫星的发射任务,还在应用产品研制、模式创新上全面发力,推进北斗导航服务国计民生,走进百姓生活,同时在卫星导航系统上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预计到今年年底,航天科技集团将完成约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任务,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也将有望突破3000亿元。预计2020年底,我国建成包括35颗卫星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中测网 史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