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测绘工程院地理国情普查侧记
由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自启动以来,山西省各级政府、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高度重视、全面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截至2014年底,山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外业工作已近尾声,大量数据成果陆续提交验收。山西省测绘工程院作为此次地理国情普查的主力军,不仅承担着太原、大同、忻州、阳泉等市5万多平方千米地理国情普查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全省卫星正射影像数据处理制作和全省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可以说,在此次地理国情普查中,山西省测绘工程院承担的工作量是最大的。那么,该院是如何组织实施并完成如此巨大任务的,在完成任务期间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动人事迹呢?
感觉和打仗一样
从12月29日下午3点开始,我们与各分院负责人、技术骨干进行交流,大家畅所欲言,畅谈开展地理国情普查以来的感受以及许多感人故事。不知不觉天就黑了,一看表时间已经6点多钟,该下班了,但大家依然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当我们从会议室出来,途经该院某分院作业区域,看到作业室里灯火通明,所有作业员都在聚精会神地工作,丝毫没有下班的意思。当问到他们要加班到几点时,身边一个小伙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当天的活必须当天干完,对我们来讲根本没有8小时的概念,需要干到几点就干到几点。”
事实确实如此。为了优质高效地完成好此次地理国情普查任务,该院全体职工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干部职工克服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
主持该院工作的副院长陈弘奕说“这次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的感觉就和打仗一样,每天忙得四脚朝天。”陈弘奕还介绍,该院2014年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归纳起来可以说是打了三大战役:一是全省卫星正射影像数据处理制作;二是全省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化;三是5万多平方千米地理国情普查任务的组织实施。
单说全省卫星正射影像数据处理制作,全省国土面积为15.6万平方千米,而他们得到的是不同时间、6个类别的卫星影像资料,对这些影像资料要进行全面分析、整合、处理,实际处理影像数据60多万平方千米。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且不说技术上的难度。再说全省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化,这也是此次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成果之一,尽管他们有建立山西省精化大地水准面和数字高程模型的成功经验,但要按照地理国情普查的要求重新建立(数据库),工作量也是相当大的。
难度最大的还是组织实施5.2万平方千米的地理国情普查任务。其中该院直接承担1.7万平方千米地理国情普查任务,协作单位承担3.5万平方千米。太原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等5家协作单位承担3.5万平方千米。他们既要组织实施好自身承担的任务,还需要从技术口径、生产进度等方面协调好协作单位的任务。
该院为了打好这三大战役,院领导多次专题研究,精心组织,采取积极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一是健全管理机制。成立了院主要领导挂帅的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与方案,明确了任务与职责,完善了规章制度,形成了工作调度、信息上报、督察督办、绩效联评、安全激励五大推进机制。二是狠抓技术培训。全年组织各类地理国情培训30余次,参加培训人员800余人次。编印培训资料、技术指南150册,编印作业手册、普查常见问题处理各500册。在陵川县试点和朔州市试生产期间,集中全院技术骨干研究技术难题,统一技术口径。三是强化过程管理。注重第一批成果的生产。建立了快捷便利的信息沟通机制,重点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体研究达成一致。这样做,一开始可能进度慢一些,但“磨刀不误砍柴工”,技术扎实了,技术口径一致了,作业程序娴熟了,生产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同时,强化一检、二检制度落实,严格过程质量管理,加强协作单位的协调管理和技术指导,确保全院任务保质保量、协调并进。
三分院院长王雷霆说,“通过不间断的培训学习,大家的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及相关要求均已相当熟悉。比如图斑地块的代码,大家都已经熟记于心,平时交流只用代码而不用图斑属性名称(如林地、草地等),心里都有一张包含100多个代码的属性表,眼睛看到影像代码张口就来。”
默默无闻争奉献的战斗群体
多年的野外测绘生涯构筑了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坚强群体。院领导分工明确,各司其责,有主抓全面工作的,有负责技术质量的,还有主管行政后勤的,各个科室各司其职,即分工又合作,大家齐心协力将普查任务干的有声有色,无怨无悔、勇于担当、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可以说比比皆是。
为了统一质检标准,质检科他织编制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规定汇编》《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问题汇总》《山西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手册》和《山西省地理国情普查数字成果质量检查指导书》等技术资料,实现5个一致,即:认识、理解一致;技术流程与方法一致;标准规范执行一致;资料利用一致;成果质量把握尺度一致。业务科的年轻人几乎吃住在办公室。武汉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张彦芬负责设计书写、修改材料,周六周日都趴在电脑前忙工作,家里安排的相亲被她一次次推后。
李生玮从事外业工作40年,每天早出晚归,带领机关后勤人员忙里忙外,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干部职工的事情在他的心里全是大事。哪位职工的家里漏水了,他要立即派人前去解决;职工的家属生病了他要派人前去探望。
一分院在测区某小区租了套房子作为测区的工作室,由于经常加班到深夜,除了每天买必备的生活用品外,很少出门,被小区居民误认为是搞传销的,还报了警。为此他们和小区物业及左邻右舍费了许多口舌才解释清楚。分院支部书记高国雄从1976年就开始从事外业测绘,尽管年近6旬但始终坚持在外业生产第一线。分院副院长孙青的儿子2014年10月结婚,大家都想去参加婚礼但都被他以“不能因为儿子结婚耽误工作”为由婉言谢绝,他自己也是匆匆往返,办完儿子的婚事后第一时间赶回测区。25岁的黄海同志毕业于武汉大学航测遥感专业,虽然年轻工作能力却一点也不逊色,问到哪个区域存在哪些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因工作能力强而被安排到信息中心承担数据整理、分析工作。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他经常晚上加班到凌晨。
二分院的特点是老同志多,50岁以上的老职工占到该分院在职职工的50%。老同志多自然有技术扎实、经验丰富的优势,但也有知识老化、体能减弱的劣势。工作中,老同志老骥伏枥、率先垂范,全力支持分院领导的工作,干起活来也丝毫不必年轻人差。分院院长王虎胜经常是又当司机又当作业员,晚上还要参与国情要素的内业检查;分院副院长韦信义不爱说话,但工作特别认真细致,所有普查成果他都要亲自过目后才放心;分院副院长李文强技术能力强,心特别细,不仅技术上是把好手,还把后勤保障工作做的井井有条。2014年中秋节期间,院领导将各个分院的技术骨干集中到二分院进行技术交流。
三分院曾经是五台山主峰高程测量的主力军,2007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状”。分院院长王雷霆说:“2014年感觉压力特别大,从2月8号到现在一直忙,白天晚上连轴转,周末也不休息,抢时间完成工作量。”2014年5月以来,他曾两次突然晕倒,没来得及查清病因就又带队下了测区。马怀贞是队里年龄最大的老队员,别看平时大大咧咧,但外业调绘的技术确是一流,尽管年过5旬但工作起来丝毫不输给年轻人。他在该分院负责质量检查,所有的地表覆盖的数据脑子里都记得清清楚楚,地理国情代码都能脱口而出。为了学习新软件,经常在电脑旁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四分院是一个新组建的分院,也叫地理国情分院,主要承担全省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制作和全院地理国情统计分析项目和两个县的地理国情普查任务。对该分院来讲,人员新、经验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为此他们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素质。分院长马太文经常是既当领导又当作业员,又一次他和司机驱车到测区,没想到途中刹车突然失灵,好在处置得当有惊无险。组长赵艳萍具体负责全省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制作和全院地理国情统计分析项目生产,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而她却一心扑在工作上,任劳任怨,所有家务和照看孩子的重任全部交给丈夫。李不强尽管年龄不大,但野外测绘却是一把好手,在2013年全省测绘技能大赛中荣获“测绘能手”一等奖。他既当作业员又当辅导员,同时自觉担负起外业质量把关的职责,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他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他的爱人没有工作,家庭经济负担大,2岁的孩子患有先天性眼下垂,按照医院要求早该手术治疗,恰逢地理国情普查最紧张忙碌的阶段,孩子做手术的时间一拖再拖。
信息中心负责全省的正射影像图制作。因工作性质缘故,该中心的特点是年轻人多、女同志多,活力大、有朝气。该中心主任杨庚印说“我们共接受了7次卫星影像数据,涉及卫星类型6类,周期、批次不同,整合、处理、接边的工作量非常巨大,工作难度也很大,说是15.678万平方千米,经最后统计,实际处理的数据为:全色影像面积64.1万平方千米,多光谱影像面积35.8万平方千米,总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处理漏洞等问题数据832.91平方千米。”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为了按期保质完成任务,一批责任心强、勇于担当的80后,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不计报酬不讲价钱,大家拧成一股劲,一心一意干普查。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女同志,把本该陪伴家人、照顾孩子的时间全部奉献给工作。
老兵风范
众所周知,外业测绘工作常年跋山涉水,属于养小不养老的艰苦行业。但在此次地理国情普查的第一线,活跃着不少年过5旬的老同志。他们风采不减当年,与年轻人干着一样的活、受着一样的累、吃着一样的苦。
一分院院长贾志平毕业于当年的武汉测绘学院,今年50多岁的他白天与年轻人一起跑外业,晚上还要钻研软件开发,熬了几个晚上研发出一套适合外业核查的新软件,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据介绍,贾志平2013年患中风,病未完全康复就返回第一线,坚持吃住在测区,一年四季离不开帽子,必吃的药随身携带。他的母亲已90岁高龄,一年难得见几面,经常是匆匆忙忙回家住一晚,第二天又奔赴测区。
质检科的李锦中白天和年轻人一起翻山越岭实地检查图斑,晚上带着老花镜查看图纸,长时间盯着图纸使他的眼睛又疼又肿,但第二天还要继续出外业。一个测区检查结束,他的眼睛要等好几天才能恢复正常。
拥有全国测绘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李英康心脏不好,出外作业期间随身带着救心丸。老队员温子玉白天忙于外业核查,晚上回来处理数据经常到深夜,一天突发“心梗”被紧急送至医院,由于治疗及时才捡回了一条命。老司机周雪峰既当司机又当管理员,历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普查期间每年忙着拉人运送物资忙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大同测区期间,有一天他拉货回来,正赶上大家都在吃饭,为了节省时间他独自卸货,不小心被挤掉半个手指。
普查办的王礼强、质检科的张建平等,均是上世纪70年代参加工作的老同志,尽管年近6旬,依然宝刀不老地奋战在地理国情普查的第一线。
办公室主任赵勇刚患上严重的心脏疾病,带着四个血管扩张支架每天也是忙前跑后,行政后勤、物资供应、材料装订样样不落。
在省测绘工程院,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正是有这样一批老测绘工作者的传帮带,测绘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才得以传承,多年形成的测绘精神才得以发扬光大。
平凡工作传承勇士风范
提起李峰这个名字,人们马上就会想起当年五台山主峰高程测量的情景。他曾经是测绘工程院三分院的院长,也是迎战狂风傲雪出色完成五台山珠峰高程测量的勇士之一,2007年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地理国情普查开始后,他被调任院质检科科长,承担全院质量管理并外协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
质检科现有在职工9人,既有经验丰富的老质检人员,也有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博士、硕士,是一支活力较强、非常精干、能打硬仗的队伍。为了适应地理国情普查这项全新的工作,他们认真学习规范、技术标准等相关业务知识,研究学习多种应用软件,熟练掌握国情普查成果的质检工作技能。为了按期完成任务,他们恨不得把时间掰成几瓣用。
陈弘奕说“李峰从三分院院长的岗位调任质检科科长,岗位变了,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勇挑重担的作风没变。在质检科,他不仅负责质量管理,还要承担生产任务的协调,全院以及协作单位的所有普查成果都要经过他们的质量检查,内业检查率100%,外业抽查20%,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工作中他每天都是来的最早、走的最晚。”
曾波说“李锋同志最大的特点就是工作中不挑肥拣瘦,任劳任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勇士风范通过他得到传承。”
舍小家为大家的年轻人
说起司强,全院的干部职工都会翘起大拇指说一声“好小伙子”。司强今年35岁,1.8米左右的个头,近150公斤的体重,从事外业测绘已14年,属于该院重量级的“大块头”。2007年参加五台山主峰高程测量作出突出贡献,荣立一等功。
曾波说“别看司强人高马大,爬高上低一点不逊色,心细、责任心强,是全局为数不多的国家级检查员。在外业核查中,凡是有疑问的地方他都要追根问底,凡是有问题的图斑他都坚决退回去,要求重新核查。”曾波还说“司强有个5岁的孩子需要人照顾,母亲和奶奶均患白血病住在医院需要陪侍,但为了地理国情普查,作为独生子的他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奋战在地理国情普查第一线,没有因为家庭困难耽误工作。”
谈及家人,司强有说不完的话。他告诉记者:“妈妈患白血病,经过6次化疗后,2014年5月再次入院治疗,奶奶也病倒住进了医院,爸爸和爱人为了照顾病人先后都辞去了工作,可我不能离开工作岗位,这么多的工作任务等着我去完成呢。现在,奶奶已经去世,妈妈依然住院,每当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深感愧疚。”
据介绍,司强是家里的独生子,也是奶奶和妈妈的掌上明珠。但在奶奶住院、病危期间他未能在身边守候,在他妈妈病重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因为地理国情普查而未能在膝前尽孝。每次去医院探望,母亲总是关心地说“我的病就是这样了,你还年轻,千万别因为我耽误了工作。”他的爱人就职于太原移动公司,但为了照顾好孩子和病重的母亲,也为了不让李司强分心,毅然辞职当起了全家人的“保姆”,既要照顾5岁大的孩子,又要料理病重的婆婆。作为男子汉的司强,本应是家里的顶梁柱,理应扛起家庭的重担,而现在这份担子却放在了妻子的肩上。每当想到这些,司强同样感到愧疚。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圆满地完成了院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他的工作业绩和忘我精神得到院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认可。
在于这些人员交流当中,他们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通过地理国情普查,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彰显了精神。”这也恰恰说明,测绘工程院是一支凝聚力强、勇于担当、敢打硬仗的队伍。不管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还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们精心核查的每一个图斑都绽放着“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展现着山西测绘地理信息人的风范。(杜永刚 樊晋霞 胡小燕201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