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在险峰——祁连山地理国情普查调绘记
清晨,嘉峪关显出独有的迷人色彩,橘色的阳光逐次穿越祁连山冰山带、高原草甸、山下绿洲,继而洋洋洒洒地铺向这个年轻城市的楼宇之间,与高原夏日树的翠色相映成一副壮美的城与天的国画。
早晨八点,早餐后简单休整一下,甘肃省普查办与省测绘工程院一行十三人便开始了向祁连山挺进的路途。车过祁连山北麓,即便是在盛夏,还是满目苍黄,它与山下连片绿洲形成鲜明对比。远处的祁连山,是分为三层的,最近一层,苍黄厚重;略远一层,遥看浅铺藏青;最远一层,便是祁连山千年守护的冰川了。
离开嘉峪关市区向东南方向前行近一个小时,渐渐撇开了人烟。几名普查员拿出手机,告知家人:“今天要进山了,没有手机信号,别担心,出山了就给家里打电话”。此刻的车窗外,已是满目稀疏灌丛和高覆盖度草地,那看似近实则远的祁连山,就像守护神一样,俯视着它所庇佑的这片生灵。道路异常颠簸,石子铺路,大坑小坑随时可见,车上的人必须紧紧抓住手柄,个子稍高一些的动不动头就碰到了车顶上,东筛西摇,似乎五脏六腑都要甩出来。
走进山脚,茂密的灌丛和高原草甸修正了我们所看到的苍黄模样。许是矿物质元素含量多、或者降水量少等因素,这里的灌木和草色更接近于黄土的颜色,单看卫星影像很容易弄错。而且这里的芨芨草和灌木丛颜色、高低相差无几,界限不很清晰,山上还有部分岩石地表无规则地铺开。难分辨地类的普遍存在,使得这次祁连山实地调绘意义更为明显。
翻过一道小山梁,一片废弃的房屋群蓦然出现在众人面前。按照之前所抽图幅的调绘安排,在这里是需要我们核查的。夏日植物的欣欣向荣也不能掩饰这个废弃村庄的萧萧之气。一座正方形城堡横卧期间,没有其他保护措施。因人迹罕至,风蚀状貌保持了历史划过城堡的原始样子。谁曾想,这片废弃的庄园深处竟然藏的是卯来泉城堡遗址。这个与嘉峪关城楼遥相呼应的明代城堡已在这里矗立了四百余年,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是它唯一的身份证明。而我们地理国情普查人,竟然触摸了它破败但依旧坚硬的外表,那清晰可辨的修筑痕迹,在烈日下静静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爬上城堡的顶端,我们庄重地给它留下了地理国情普查的剪影,并将“废弃房屋”的标注改成了“文物遗址”字样。
我们继续从海拔1700米的山下向海拔4000米的山峰进发,幸而有采矿人铺出的一条砾石路,让爬山成为可能。远处阴阳面的山体上铺开了一层浓淡不同的草色,羊群只有蚂蚁般大小,间或看到一小片令人欣喜的丹霞地貌。整个山体相对落差达两千米,山下三伏天,山上冷飕飕。车行处,石子嗦嗦作响,好几次都不得不人力推车。路左边是裸露的页岩,右边是悬崖,路面不足三米。在骤然上升的山道上,开始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头脑发胀,身体不适。不过还好,一路轻歌欢笑,走走停停,许多困难便不再是困难。
在荒山上,普查员们喜欢玩的小游戏之一就是目测海拔和相对距离,比看谁猜得准确。这些大都参与过西部测图和基础测绘的普查员们,对方向、距离和高度有着异常敏锐的感知,有的甚至可以精确到“米”。多年锻造出的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为我们有效解决了皮卡车爬不上山坡、车因小零件损坏而供不了油等等突发状况。
就在这片山域,普查技术组临时现场小会确定了“祁连山上岩石地表上的砾石覆盖达到最小图斑要求时应采集”的技术方案;明确了“部分地表被薄雪覆盖或云层遮挡,应结合资源三号影像对薄雪和云层下地物定性”的统一标准;以及“判读被冰雪覆盖呈条带状的沟谷、河面时,要结合影像获取月份判断是否为冰川或积雪”的解决思路;而这次采集到的部分典型地类样本将作为重要依据,指导今后作业。
都说在人迹罕至的大山里遇到人,不是搞探矿的、就是搞测绘的。是的,测绘人就是这样,与深山为伴,与日月同行,探寻着大自然隐藏的秘密,勾勒着历史滚滚前行的车辙。做地理国情普查内业,我们用鼠标与山河进行着无声的对话,划出各种自然、人文状貌拼接的痕迹;做外业,我们用脚步丈量着多次想象过的样子,竭力接近于地表本身。寂寞、孤独时大山大河为伴,恋家、想家时清风朝阳抚慰,在这个最接近大自然的职业里,我们体味着别人没有的江湖快意,我们感受着别人不曾有的苦乐情怀。呵,如此多样的人生。
就在思绪飘飞时,转弯间,一座不知名的雪山躲开峰峦遮挡,屹立前方,积玉堆琼,嶙峋万仞;山巅横卧,恰似飞龙。那一刻,美得令人窒息!(曹瑞20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