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纪实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号角响彻神州大地,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毅然亮剑,在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正确领导下,挑起四川省地理国情普查牵头单位的担子。自2012年至今,作为牵头单位的两年时间里,面对国情普查这个全新项目,该院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在地理国情普查监测试点、普查监测技术路线探索、组织实施、技术管理等方面,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如同芝麻开花,紧密衔接,稳步推进,全省国情普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7月14日至16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以王发良为组长的7人工作组到该院对四川局7月10日之前交验的地理国情西部普查第一批成果进行抽查,经检查,成果资料完整,成果组织形式符合规范要求。
千头万绪 从容应对
“工期紧张,加班已是常态。”
“因为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尽管累但是很有成就感。”
“牵头工作很繁杂,像绣花儿一样,一丝一缕都不可马虎。”
该院普查技术员们如是说。
为将千头万绪的牵头工作条分缕析,稳步推进,2013年8月,该院经四川局授牌正式成立四川省地理国情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这是该院前期国情普查监测探索的主力军。今年5月,国家局局长库热西到该中心视察时曾说:“这是一个开拓性的创新型团队。”该院地理国情普查的总指挥文学虎骄傲的说:“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两年牵头工作,如同建造楼宇,一砖一瓦,不容细说。先后牵头参与的项目就有2012年地理国情普查试点、西藏68平方公里地理国情普查、四川省地理国情普查。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据:仅针对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来说,先后审核了27家承担单位的专业技术设计书;截止目前共编制普查生产工作进度报表14期、工作简报7期、工作周报29期;先后处理各项目过程技术问题500余条、梳理四川局质检站检查问题处理意见150余条;针对国家级技术文件意见征求及整理,处理了21个技术文件意见征求,共组织整理了240条修改意见;负责省级专业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裁切工作,并且为西藏测区收集了部分地灾、国土、林业、住建等相关部门专业资料,数据量约5.6G,已分发给各生产单位。这一连串的数字如同一组跳跃的音符,贯穿该院牵头单位两年的历程。
中心主任工程师曹伟超介绍:“我们负责或参与编制了多个国家、省级技术规程、方案以及数据规范,比如关于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就有9个”。尤其闪亮的一点是,该院为方便一线作业员随身携带,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该院按照省普办要求,精心编制了《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手册系列丛书》,包括《遥感解译样本图集》、《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解答(一)》、《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查与核查工作手册》。
俗语说:“龙有九子,九子各不同。”通过公开选拔,全省有34支地理国情普查队伍,大家在技术标准的把握和数据成果的表现方式上各有差异。该院为解决这一问题,牵头制作并提供了10余个局级数据规范(模版),比如2012年地理国情监测试点中各要素属性项填写规范及示例;基本统计分析报告、数据库、数据表模版及插图模版;外业航迹数据模版;西藏国情普查数据模版等等。这为统一各单位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在数据结构、属性定义、字段顺序、数据格式等提供了参考。
披星戴月 探路普查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全面推进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前,该院先进行了一系列试点工作。2012年该院就率先在四川邛崃等地开展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以期完善普查方案。加之此次国情普查时间紧,任务重,为争取时间,该院自主研发了地理国情内外业一体化软件,并应用于2013年6月西藏普查试点任务重。提及西藏,那里的蓝天、净湖、雪山无一不让作业员们感到兴奋,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院作业员克服了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抛弃了传统的纸质调绘片的作业模式,采用了全新的数字调绘作业方式,将自主开发的内外业一体化软件应用于实地调绘中。而后回到成都,立刻开始再一次的邛崃试点,进一步针对四川完善普查方法指标、内外业一体化软件,为全面推进四川地理国情普查奠定了基础。
“我们是牵头单位,在普查前期多做一些技术探索是应该的”,开发人员何鑫微笑着说。他和其他开发人员在前期开发地理国情内外业一体化软件时,常常深夜才走出办公楼,晨星未退时便啃着面包坐在电脑前,在软件开发的攻坚阶段他们甚至通宵达旦。为完善该软件,何鑫随作业组深入西藏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在实地作业过程中查漏补缺,即时升级优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1月28日,该院“地理国情监测内外业一体化软件”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该软件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它包括:内业编辑软件、外业调绘软件、解译样本制作软件、质量检查软件等四个子系统。它改变了传统的纸质调绘,提高外业调绘效率20%以上。是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首款Windows操作系统的地理国情监测软件,在西藏地理国情普查、四川省地理国情普查试点等多个项目中以及四川省地质测绘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广泛应用,累计近500套。
质量是成果的灵魂,纵然千辛万苦,最终成果不符合质量要求,一切都将是枉然。该院从一开始就严抓普查成果质量,尤其重视过程质量检查。技术员张德飞在质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还有一些检查项是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的,于是结合实践在既有的质检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历时数月,加班加点,进一步优化了普查质检软件,升级后的系统操作更简便、检查出的问题查看更直观、质量评价也更加便捷。此外,该院还实现了多源遥感影像快速处理、易康遥感解译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探索监测 服务生态文明
“国情监测看似冰冷,实则充满关怀。它关注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把握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努力寻回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大自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该院副总工申学林这样说。
2011年,申学林带领监测中心副主任王蕾等年青人组成攻关团队,致力于“汶川地震核心灾区地理国情监测试点项目”的人口及经济等人文的空间化、离散化研究。为了获取准确的第一手数据,他们走遍了汶川灾区的山山水水;为了掌握监测方法,他们查阅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前沿文献,在人文经济信息与基础数据融合、分析监测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2012年3月第二次赴汶川时卧龙正下大雪,映秀到卧龙因地质灾害频发,灾区道路崎岖难行,但为了赶时间,他们仍然起早摸黑,进行实地采集,为按时完成该试验项目赢得了时间。最终获得第一张核心灾区15县的人口栅格数据图,有了这个数据,就能以任意的统计单元统计人口数量,能直观地表达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阳光总在风雨后。2013年该院技术员蒲慧龙刚毕业就投入到自己家乡——都江堰的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分析项目中。他说:“刚毕业就能为家乡做一点点事情,心里很高兴。”然而此项目非常令人伤神,一来零基础,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二来属于学科交叉型的研究。在充分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与成都理工大学的专家教授开展合作,边学边用,建立了更精确的风险性评价体系,最终顺利完成了项目,研究成果已移交给省政府,为地质灾害治理、监测、预报及制定救灾应急措施和保护环境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
此外,该院正在开展都汶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综合统计分析工作,将为全省山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提供经验。
整合优势力量,加强合作,为国情监测保驾护航。中心博士甄艳负责发布中心对外开放课题基金指南,她介绍说:“去年开放基金的重点是国情普查,共有12家行业单位申报了32个课题,我们资助了18个。基于国情普查的运用、监测是重点,今年我们将考虑国情监测方面的课题,做到课题有重点、有辐射。”此外,由于地理国情监测涉及领域广,该院先后与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等地质灾害专业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协议;同时与成都理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老师合作探索地灾项目;整合多方资源,优势互补,推动监测。
蜀道难之说,古已有之。这片天空下有秀丽风景、也有大地创伤。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该院积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探索与研究。目前正在开展的国家局科技支撑项目——重点区域地表形变监测方法研究,技术员尝试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开展地表形变监测的方法、技术,这项研究这对监测汶川大地震引起的龙门山断裂地带的地表形变有直接作用。与测绘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四川省)监测试点,研究主体功能区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开展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监测试点,探索城市发展变化监测的思路和重点;2015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项目——卫星遥感与地面传感网一体化的湖泊流域地理国情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川局科技项目——地理国情监测支撑下的山区公路沿线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将在地理国情监测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断深入。
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该院办公楼依然灯火通明。他们是一群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探路人。他们聚集在此,用肩挑起四川省国情普查监测牵头单位的重任,用对国情普查监测的至诚之心描绘神州大地的锦绣蓝图!(胡广 梁涛 20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