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测绘、根在基层”西藏地理国情普查测区日记
测区的路况较差,“搓衣板”路上的碎石对轮胎的损坏较大,造成轮胎多次更换。
“情系测绘、根在基层”西藏地理国情普查。
今年,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地理国情普查队伍中的一员,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一分院西藏地理国情普查测区负责人,也作为院团委指定的“情系测绘、根在基层”活动联系人,我在测区积极努力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与大家一同克服着头晕、呕吐、失眠、酸软等高原反应,冒着风霜雪雨,奔波在雪山高原、沼泽泥淖间,与这些兄弟们一起度过了太多难忘的时光,其间的收获将是我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奔赴测区
此次进入测区的人员为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于6月29日从新都驻地出发,途经若尔盖、西宁、那曲、格尔木、拉萨,进入日喀则测区范围。在行进的过程中经历了晴天、阴雨、冰雪等天气,跋涉了平原、丘陵、高原等地形,接受了从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的严峻考验,忍受了长途跋涉的艰辛。在行进的过程中,青年职工表现出了年轻人所具有的风采。青年职工积极地搬卸物资和设备,在高海拔地区对有高原反应的人员救助和护理工作中起到了青年主力军的作用,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那曲休整期间,队伍人员有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症状,青年职工忍着高原反应给其它职工发放药品,帮忙装卸行李,收集各种关于高原反应的知识,积极向大家讲解,关心和帮助其它职工的点点滴滴反映出他们对职工的亲情,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测绘事业无私的奉献精神。
青年主力军
参加本次项目的青年职工12人,其中2人负责项目的生产实施,其余10人为今年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分配到各个项目小组进行生产作业。2个项目负责人从进驻测区就一直坚守生产岗位,在高原上生产作业的3个多月中曾多次输液,从未退缩,积极协调生产的各个环节,协调和地方政府、和当地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的关系,处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生产进度安排、产品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等工作中启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在出外业前,一直从事地理国情普查内业数据的编辑整理工作,外业生产经验相对缺乏。为了培养“一体化人才”,以适应测绘生产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综合型素质人才,发挥青年职工的巨大潜力和创造力,选派10名优秀青年参与西藏地理国情普查任务。在生产实施过程中,青年职工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典型。
龚文、叶滨、徐庆、秦志海,在去测区前,很少接触外业生产工作,对地理国情普查仪器设备、生产方法、生产作业环境不熟悉,对他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高原生产的作业环境,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困难。进入测区进行短暂的休整后,就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单独生产作业。生产前期,遇到了很多的技术和操作的问题,他们做到了“多问、多想、多探索”,在遇到问题时积极主动向老师傅学习,通过学习相关的技术规定和文件并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对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生产安排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生活工作灵活,富有活力,极大地丰富了生产作业小组的业余生活,对枯燥的高原生活工作环境启到了缓解的作用。面对恶劣的高原环境,他们想到最多的是怎么样克服困难,面对繁琐复杂的生产工作,他们埋头苦干,面对严格的质量控制,他们脚踏实地。在生产作业的中期,他们已经能够独立进行作业,并在小组内部起到了生力军的作用。
艰苦奋斗
测区地处日喀则地区(仲巴县、萨嘎县、吉隆县、聂拉木县、昂仁县)和阿里地区(改则县、措勤县)的部分区域,其中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有3个县。测区中除了国道219外,其它的道路大部分为“搓衣板路”,对司机和在车上生产作业的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对生产安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作业中,全车人员注意力都高度集中,观察路况,进行外业生产工作。由于测区地处西部地区,很多地方存在停电和缺少热水的问题,在生产作业的3个月中,很多人员只洗过1-2次热水澡。在仲巴的隆嘎尔乡外业生产的一个星期中,除了满足食用的热水外没有多余的热水,晚上没有电,大家只能通过手电筒进行数据整理和第二天的资料准备。中午只有干粮充饥,晚上用高压锅做些面条就是最丰盛的晚餐了。在这样的生产环境中,青年职工表现出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
在测区的路况较差,“搓衣板”路上的碎石对轮胎的损坏较大,造成轮胎多次更换。在内地换轮胎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在西藏测区除县城周围有手机信号外,其它区域无法求助救援,就需要生产作业人员自己完成,在高原上更换轮胎要几个人配合完成。很多乡镇上无加油站且距离县城距离较远,给车辆加油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深入乡镇后就要自己准备油桶进行加油工作。但这些困难,坚强的测绘队员们都一一克服解决了。
为了丰富测区广大青年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缓解紧张的工作情绪,陶冶青年职工的情操,结合生产实际和生产环境的实际情况,院团委组织了摄影、捕鱼、帮助当地村民干农活等活动,使测区生活又多了一份乐趣。(张震 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