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领域又出最新报告——智慧交通将迎来大爆发
近日,智慧城市领域又出了一份新的重磅报告――来自全球第二大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综合整体报告来看,其中的几个观点,对于国内智慧城市产业非常有借鉴意义。
预测的增长数据
报告称,2018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为3080亿美元,预计到2013年这一数字将增长为7172亿美元,2018―2023年这个预测期内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4%。
总体趋势肯定是上扬的,业界很多相关垂直行业公司纷纷与智慧城市挂钩。此前雷锋网也撰文《又一个风口来了:巨头纷纷布局,抢政府订单》,就表现了这种强劲趋势。
此外,公共安全需求、城市人口增加、政府举措增加,将成为促进智慧城市发展三大动力。
怎么理解?
安防一直是城市建设重要部分,AI安防开始崛起,人脸识别、生物识别等黑科技开始拥抱传统安防;而人口迁移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扩大是必然现象,但城市边界需要合理控制;政府在城建中,更加注重科学合理规划,“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成为了近期《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最亮眼的一句话,这当然也反映了政策从顶层设计上开始注重智慧城市的科学性。
智慧交通运输板块估计占2018年最大市场规模
报告指出,预计在预测期内(也就是2018―2023),智慧交通将以惊人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为现有和新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不过,MarketsandMarkets也不得不提醒的是:城市人口的暴增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智能公民服务、智慧建筑预计将在预测期内出现最高增长
在智能公民服务中,由于需要为最终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解决方案和服务,智慧医疗保健领域预计将快速增长,有效监测健康状况的需求正在增加,导致对远程健康监测的也不断涌现。
在智慧建筑解决方案中,应急管理部门预计占据最大市场份额,并预计在预测期内以较高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由于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的增加,对公共安全监管政策的实施、对应急准备的必要性、对安全和安保解决方案日益增加的需求等因素,预计将推动应急管理部门的发展。
对公共安全的需求需要复杂的计算机化系统,这些系统必须能提供执法人员、消防员和紧急医疗支持提供者的有效和安全响应所需的正确信息。
亚太地区智慧城市规模将独领风骚
智慧城市市场的地理上,主要包括5个地区,即北美、亚太地区、欧洲、中东和非洲(MEA)以及拉丁美洲。
由于北美地区智能技术的采用率不断提高,2016年北美在智慧城市市场的份额最高。
然而,由于政府的举措越来越多,预计亚太地区将超过北美。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亚太地区,中国正在加紧努力将500+个城市转变为智慧城市,预计中国将在该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目前中国已经在接近290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试点项目。
全球智慧城市的主要参与者:美国第一
在全球的智慧城市市场,主要和新兴市场参与者包括思科(美国)、IBM(美国)、西门子(德国)、施耐德电气(法国)、爱立信(瑞典)、沃达丰(英国)、ItronInc.(US)、Verizon(美国)、Telensa(英格兰)、ABB(瑞士)、HoneywellInternationalInc.(美国)、SAPSE(德国)、KAPSCHGroup(奥地利)和AGTInternational(瑞士)。
MarketsandMarkets认为,这些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市场上的领先供应商。
为何这样觉得?MarketsandMarkets给出了理由:
这些公司采用了比如新产品发布、收购、业务扩展和合作伙伴关系,以扩大业务范围并推动业务收入。此外,各种智慧城市厂商正在采取各种策略,包括风险投融资、首次币发行(ICO)等提供资金,以增加自身在全球智慧城市市场中的影响力。
目前国内的BATJ、平安、浪潮等厂商实际上也在智慧城市领域表现不俗,只是在国际拓展上尚缺乏一定影响力。
重要厂商的近期发展
该报告为了增加说服力,还给出了重要厂商在国际合作间的近期发展。
2018年9月,思科公司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签署了一项全球国家数字加速(CDA)计划协议。根据协议,该计划将重点关注数字政府、数字产业、数字国有企业以及网络安全和数字内容。
2018年9月,HitachiVantara与科罗拉多智能城市联盟合作,为科罗拉多城市开发智能城市解决方案。
2017年4月,施耐德电气与NayaRaipurDevelopmentAuthority和IL&FSTechnologies签署合同,在NayaRaipur智慧城市项目下开发一个综合绿地项目,该项目预计将成为印度首个综合绿地智能城市项目。
2017年4月,IBM与都柏林城市大学(DCU)合作,利用物联网的优势保护水资源。
2017年3月,西门子与SAP签署协议,为新的公用事业商业模式提供仪表数据管理。
小结
当然,对这份最新的全球智慧城市行业报告,我们依然需要理性客观的看待。目前国内智慧城市竞争还没到白热化的阶段,巨头们依然在寻找好的商业模式的阶段,真正的疯狂收割期远远没有到来。
政府对于安全、稳定、科学规划的需求,也考验着每个智慧城市参与者的全局性与垂直型。可以说,智慧城市是绝对的风口,但并非谁都能在风口上展翅高飞。